挽季通判

六艺潜心老益尊,此邦耆旧众推贤。
高文早出诸儒右,清节宜书独行篇。
白首可怜才半剌,朱衣犹得贵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惨暮烟。

作品评述

《挽季通判》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之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艺潜心老益尊,
此邦耆旧众推贤。
高文早出诸儒右,
清节宜书独行篇。
白首可怜才半剌,
朱衣犹得贵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
寂寞哀笳惨暮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季通判的悼念,并赞美了他在学问、品德和清廉方面的卓越表现。诗人认为季通判尽心尽力地研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晚年更加敬重,并且得到了当地老一辈的推崇。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早已超过了其他儒者,他的文章清雅高洁,独步一时。即使他已经年迈,可怜他所展现的才华只是半途而废,他的地位和声誉仍然像泉水一样珍贵。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他的离去而变得寂寞,夜晚的笛声在凄凉的烟雾中显得更加悲惨。

赏析:
《挽季通判》通过对已故季通判的赞美和悼念,表达了诗人对他在学问和品德方面的敬佩之情。诗中首先提到季通判对六艺的潜心研究,显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追求。这使得他在当地老一辈人中享有崇高的声望。接着,诗人称赞季通判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超越了其他儒者,他的文章高雅清丽,独树一帜。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季通判才华未尽的遗憾之情,他的才华仿佛只是冰山一角,尚未完全展现出来。尽管如此,季通判依然享有白首(年迈)和朱衣(高官)的尊贵地位,这展示了他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最后,诗人以寂寞的城市和悲凉的笛声描绘了季通判离去后的景象,表达了对他离世的痛惜和对他所取得的成就的感慨。

整首诗以优美的辞章、深情的赞美和悼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季通判的崇敬和对逝去的人才的思考。通过对季通判的描述,诗人也间接地表达了对文学才华和廉洁品德的推崇,以及对人才逝去后的无尽哀思。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描绘了时代风貌和人物形象,以及人生短暂和才华潜藏的主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感染力。

诗词推荐

当年玉帛聘辽阳,出塞曾歌此路长。汉节重寻旧车辙,插天犹有万垂杨。

支遁还山去,翛然世外心。不曾离磵壑,长是爱云林。马放秋场静,龙眠夜井深。山林如许到,早晚亦相寻。

不惟句律有家风,笔陈仍推大令工。兹道只今殊寂寞,求公须向古人中。

淅淅西风入小楼,楼中听彻玉笙秋。不妨青竹摇残梦,甚怯新凉搅客愁。

揭起青篷上岸头,野花和雨冷修修。春江一夜无波浪,校得行人分外愁。

莫问神仙定有无,地灵断不着凡夫。我来便觉芒鞋好,飞上前山不用扶。

频瞻太一青藜见,欲赋甘泉自凤来。

粤藤玉板泽於脂,歙婺隃糜理胜犀。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害风王哲遵隆道。自在逍遥好。除眠之外总无知。百花笑我,不会见便宜。功成行满仍须早。云步归蓬岛。好同见在赴瑶池。共摘蟠桃、往昔

一倒南斋玉宇醇,绝胜不醉楚江滨。骊驹且莫催归御,鸲鹆何妨属坐宾。我尚少年新白发,君须痛饮敌青春。未愁驱使无诗句,怕遣壶空花笑人。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把酒花前欲问伊。忍嫌金盏负春时。红艳不能旬日看。宜算。须知开谢只相随。蝶去蝶来犹解恋。难见。回头还是度年期。莫候饮阑花已尽。方信。无人堪与补残枝。

园林萧洒闻来久,欲访因循二十秋。今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

土床纸帐卧幽寂,枕上细听城上更。榾柮烧残地炉冷,喔咿声断天窗明。风霜欲透草茨屋,盐酪不下荠糁羹。犹恨扶犁老无力,向来枉是请躬耕。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去时雪学杨花舞,归日花如雪样飞。何事杨花并雪絮,送人西迈送人归。

荷筿丈人辈,沮溺同其流。洁身匪良图,与世空沉浮。禹稷抱大器,孜孜为时忧。手足俱胼胝,驱驰行靡休。水土既平治,稼穑云亦稠。粒食惠万载,厥功孰与俦。

一峰高插丙丁间,南极星光伴我閒。不向仙君乞如愿,只从造物觅如山。

人间何处难忘酒。闭门永日无交友。何以乐天真。云山发兴新。听风松下坐。趁蝶花边过。一盏此时空。幽怀谁与同。

皓魄埋云未肯收,佳娥寂寞为谁羞。可怜数点不多雨,误却一轮无限秋。急扫妖氛天外去,莫教微影暗中流。终当永夜清如水,我为停杯便倚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