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品上人入秦

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
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
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

作品评述

《送品上人入秦》是唐代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自去,有谁见,林塘一片寂寥。
生缘早听到磬声,觉得路途遥远尘嚣遥。
江雪洒在新生的草地上,秦园中古老的植物发出新枝条。
心里明白禅定的地方,石室中对着芭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品上人入秦的场景。诗中表达了诗人独自送别的心境,感叹自己的离别无人得见,周围的林塘一片寂寥。诗人提到自己早已听闻品上人的修行之声,感受到自己与品上人的缘分,同时也感觉到路途遥远、尘嚣纷扰遥不可及。接着,诗人描述了江上的雪花洒在新生的青草上,秦园中的古老树木也发出了新的枝条,昭示着生命的延续和新的开始。最后,诗人心里明白禅定的所在,他在石室中对着芭蕉,表达了对品上人修行的理解和赞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展示了诗人的思索和感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独自去与何人见、林塘寂寥与生缘磬声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江雪沾新草和秦园发故条,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新的希望。最后一句中的心知禅定处和石室对芭蕉,展示了诗人对品上人修行的敬佩和对禅定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向往和对品上人修行的敬佩,既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苦痛,又融入了对生命的希望和对修行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又江南、三月更明朝,便已是南风。拟强驻韶光,狂追柳絮,卧占残红。早向尊前沈醉,莫听五更钟。赢得春工笑,恼杀渠侬。只道春风不改,□年来岁去,柳密花浓。但沈腰潘鬓,无复旧时容。春还是、多情多恨,便不教、绿满洛阳宫。只消得,无情风雨,断送匆匆。

青天无涯,白云不羁。流水抱山转,征人踏月归。应以比丘得度者,个般形像对来机。

了事衲僧消一箇,长连床上展脚卧。梦中曾说悟圆通,香水洗来蓦面唾。

规裁珍素裂轻云,柄剪春篁燥丛露。制以为扇持赠君,拂君怀袖袪君暑。蜀天六月苦炎歊,赤龙秋秋驻云雾。火走肤脉汗若流,暗逗浮凉下天宇。画作飞蝇缘误点。徐隔游尘不成污。何以为报我知之,奉扬仁风慰黎庶。

海内循良政,高名实吏师。铜符尝五换,玉节更三持。慷慨平戎策,雍容对德诗。甘泉仅持橐,功不负明时。

共工发怒亦徒然,炼石忙忙女补天。既用断鳌并立极,此峰何不立当先。

夸大帝传由,形容跖侮丘。仅饶聃御寇,共载一虚舟。

自从汝离武夷来,险阻艰难历几回。江左旅中连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举眼四山如壁立,教君归去也心灰。

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

大火西流金用事,四海八荒蟠杀气。风凄露冷雨涔涔,草木山川遍憔悴。天公有眼老亦昏,妙手凭谁刮双翳。一年佳月在今夕,可奈太清云点缀。太威神力宰官身,开阖阴阳本游戏。晚来微念入何许,顷刻氛霾变澄霁。坐客惊起一凭栏,三峨新扫修眉翠。瑶台飞镜贴寒空,流水无声光满地。

塞寺穷秋别远师,西风一雁倍伤悲。每嗟尘世长多事,重到禅斋是几时。霜岭自添红叶恨,月溪休和碧云词。关河回首便千里,飞锡南归讵可知。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德厚重闱,冲瞻焠穆。何以我之,惟慈惟福。宣镂精鏐,册镌华玉。物盛礼崇,丕昭群目。

君子改过,小人节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斜掩朱门花外钟,晓莺时节好相逢。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古括人豪醉墨鲜,一樽宁怯酒如船。新诗磊磊珠玑落,不记梅花在眼前。

饱闻会稽道中好,未似隐几来归舟。衰鬓犹堪扶槛笑,长江故作拍天流。知容遥集几两屐,约胜元龙百尺楼。时换薰炉办幽事,孤鸿落处有汀洲。

西母已回金殿冷,绿珠一坠玉楼空。

禾黍秋深泣乱恼,尽将岁月付於诗。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难死应迟。自从大雅收声后,赖有篇章续楚辞。

梦断蓬窗特地愁,卧闻溪水啮船头。夜航又逐东风去,重叹因人此滞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