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赠内并代答(二首)

一朵折春风,花浓意更浓。
而今映花面,不似向时红。

作品评述

诗词:《折花赠内并代答(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杨基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一朵折春风,
花浓意更浓。
而今映花面,
不似向时红。

第二首:
两朵折春风,
花浓意更浓。
而今映花面,
不似向时红。

诗意和赏析:
这是杨基的两首诗,描述了折下的花朵的变迁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在第一首诗中,杨基折下一朵春风中的花朵,花的香气浓郁而花意更加浓厚。然而,当这朵花映照在作者的面庞上时,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红艳动人。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性的感慨。花朵的凋谢和人生的变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美丽的事物终将褪去昔日的红艳。

第二首诗中,作者折下两朵春风中的花朵,花的香气和花意都更加浓烈。然而,这两朵花映照在作者的面庞上时,同样不再像过去那样红艳。这反映了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变化。尽管作者在诗中没有明确表达,但或许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折花,发现美好事物的短暂性和时光的无情。这种感慨也许是对于个人经历或者对于世事变迁的思考。

这两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典雅情怀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深思。通过折花的形象,诗人通过线索的转移和对比,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诗词推荐

别后频芳草,愁边更落花。

大义炯如新,千年报国身。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

君才端可用於时,努力行将彻主知。出处到头皆分定,相期於道不须离。

通夕不能寐,隔户闻钟声。野鸡四方啼,披衣天未明。萧条六合内,耿耿华发生。断鳌何能立四极,杞人忧天自心失。黄昏野沽添一盂,孔孟行世非我力。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只履西归远,何年此布金。地寒苍桧老,岁宴白云阴。烧隔溪冰断,樵穿径雪深。祖心无处问,俗驾晚駸駸。

我爱山居好,扶藜步晚晴。俗醇存古意,境寂快诗情。杜老银丝脍,坡翁玉糁羹。随缘清供足,尽可佚余生。

息台山上最高峰,异事相传管氏童。檀幣昔嫌三窟撤回,斋盂今喜十方同。中宵急洒竹间雨,万壑俄喧松下风。欲记徽弦写心事,赏音唤起石林翁。

穷途不择友,过眼如乱云。余子谁复数,坐阅两使君。共饮去年堂,俯看秋水纹。此水与此人,相追两沄沄。老去各休息,造化嗟长勤。佳哉此令节,不惜与子分。何以娱我客,游鱼在清濆。水师三百指,铁网欲掩群。获多虽一快,买放尤可欣。此乐真不朽,明年我归耘。

公如有余暇,披衣绕风林。高吟起高兴,閒事引閒心。未种渊明柳,方鸣子贱琴。几多疏散意,矫首乱山深。

之子来相同,吾言岂不诚。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异时如有立,宗族亦如荣。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途逢旧甿吏,城有同僚寀.望尘远见迎,拂馆来欣待。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始知鲁卫间,优劣相悬倍。

贫病交攻久废诗,萧然一室独栖迟。酒钱已尽琴将典,瓶粟无储鹤亦饥。豪杰不多陈仲举,结交惟欠魏无知。箪瓢钟鼎都休计,毕竟穷通各有时。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芦汀泱漭外,露敛见孤嶂。行舟每出观,渐近已殊状。傍来认饮牛,正去忽侧盎。水壑阴若舂,野鸟时与相。且待风色回,出口始浩荡。

好学诚虽笃,事亲心不忘。秋风满黄叶,归路正重阳。力行宜无改,脩辞况有方。起家知可望,兰秀自闻香。

猥山狭路蔚桑麻,篱落春归尚有花。雨涨小溪蒲剑短,风回横陇麦旗斜。

清叟冠,伯功履。见惠山侗,别有非常意。使我顶天并立地。俯仰观瞻,无怍兼无愧。得斯因,无限喜。出户迎宾,何患殊无礼。更向就中搜奥旨。上下冲和,得赴青霄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