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邓提干母

争似瑶仙捧玉觞,一堂四世聚簪裳。
间中尊俎江山久,静里襟怀日月长。
蓂紫烂连庭桂此,橘香浓引诰花香。
陵溪种得桃无限,乞与渔郎半核尝。

作品评述

《寿邓提干母》是宋代阳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争似瑶仙捧玉觞,
一堂四世聚簪裳。
间中尊俎江山久,
静里襟怀日月长。
蓂紫烂连庭桂此,
橘香浓引诰花香。
陵溪种得桃无限,
乞与渔郎半核尝。

诗意:
《寿邓提干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母亲的寿诞的祝福和祈愿。诗人以瑶池仙境中的神仙捧玉觞作比喻,形容母亲的寿辰如同仙境一般美好。诗中提到了一堂四世聚首的场景,表明家族的世代相传和团聚之情。通过描绘世代相传的家风和家族的兴盛,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敬意和感激之情。

赏析:
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敬仰之情。首句以瑶池仙境中的瑶觞来比喻母亲的寿辰,传达出美好、祥和的寿诞祝福。接着描绘了家族世代相传的场景,通过"一堂四世聚簪裳"的形象,表达了家族的兴旺和团结。"尊俎"一词则象征着世代相传的家风和家族的延续,"江山久"传递出家族的历史悠久和底蕴深厚。

下半首诗词中,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衬托母亲的美好。"蓂紫烂连庭桂此"形容庭院中紫葳蕤烂熳的景象,寓意母亲的高尚品德和美好形象。"橘香浓引诰花香"则将花香与橘子香气相融合,形容母亲的美丽和高洁。最后两句"陵溪种得桃无限,乞与渔郎半核尝"则以桃子的味道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意味着希望母亲寿比南山,健康长寿。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母亲的寿辰和家族的世代相传,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敬意和祝福之情。同时,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使人产生共鸣和赏识。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诗词推荐

醉游不省路东西,可意花枝手自提。好景未知何处是,漫随蜂蝶过芳畦。

车骑拥客安在哉,绮琴何事有遗台。当时卒困临邛辱,异日宁知谕蜀才。园令官閒多病后,茂陵书奏{左亻右多}心开。文章火{左臽右炎}留千古,陈迹犹存尚可哀。

老将明王识,临终拜上公。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素幔朱门里,铭旌秋巷中。史官如不滥,独传说英雄。

丞相催人急放舟,舟中儿女泪交流。淮南渐远波声小,犹见扬州望火楼。

杜宇声声急,行行楚水濆。道无裨政化,行处傲孤云。幸到膺门下,频蒙俸粟分。诗虽曾引玉,棋数中埋军。山好还寻去,恩深岂易云。扇风千里泰,车雨九重闻。晴雾和花气,危樯鼓浪文。终期陶铸日,再见信陵君。

文字元无底,功夫转到难。苦心三百首,暂请侍郎看。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天上何年堕翠虯,屈蟠爪尾护吾州。重门雨细旌旗湿,危堞风高鼓角遒。漠漠川云昏佛塔,涓涓野水入农畴。旷怀不耐微官缚,拟脱朝衫换钓舟。

共政艰难际,临朝保佑初。经纶付耆老,利泽到樵渔。礼盛谦常抑,功成委不居。圣君深致孝,尽守典刑余。

山花如锦水如蓝,亲见文殊接话谈。十字街头轻一拶,前三三对后三三。

城东行遍却城西,欲问梅花乞一枝,雪糁久团霜後朵,嗔人频看故开迟。

云母春冰薄,氍毹晓气暾。尚垂宵旰意,加惠及元元。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扶杖村东路,秋来始此回。寒鸦盘阵起,野菊卧枝开。忧国丹心折,怀人雪鬓催。房湖八千里,那得尺书来!

获自野罗知性巧,饲之鲜食已恩丰。下鞲未便随人意,须是经春更一笼。

石门江畔雁山前,芥室遥知更豁然。百鍊精明真是铁,不妨照破野狐禅。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佛法世法,因行掉臂。高峰更嘱诸人,第一莫眠冷地。

裘马朋簪盛,绯鱼筦库卑。行藏公论在,然否雨心知。岁晏曾三接,民功仅一麾。空余华衮字,有恨盖棺时。

何年涧底栽,移植俯官道。腹空蚁穴众,枝瘦龙脊袅。斧斤须良材,霜雪岂终老。大有岁寒操,见尽桃李夭。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