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韵十首

六出新裁就,漫空密又稀。
独行无鹤氅,冷卧有牛衣。
竹顶千钧重,梅添十倍肥。
品题输谢女,柳絮逐风飞。

作品评述

《四用韵十首》是宋代杨公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六出新裁就,
漫空密又稀。
独行无鹤氅,
冷卧有牛衣。

竹顶千钧重,
梅添十倍肥。
品题输谢女,
柳絮逐风飞。

译文:
以六种不同的韵脚构成十首新的诗词,
形式各异,有时凝聚,有时稀疏。
独自行走时没有华丽的衣袍,
寒冷时有牛皮衣保暖。

竹顶的重压仿佛千钧重,
梅花因此变得十倍茂盛。
赏识才情输给了谢女士,
柳絮随风飘舞不止。

诗意和赏析:
《四用韵十首》是杨公远以六种不同的韵脚创作的十首新诗,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展示了诗人的思维和创作的多样性。诗中描述了不同的情景和意象,给人以丰富的感觉和想象空间。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诗词的形式既有凝聚的密集之感,又有稀疏的空灵之意。这种韵脚的多样性反映了诗人的才华和创意。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在行走和冬日休息时的衣着。独自行走时没有华丽的鹤氅,显示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态度;而寒冷时有牛皮衣保暖,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实际需求。

下一联描述了竹顶的重压和梅花的茂盛。竹顶千钧重,形容了一种压力和负担,可能是诗人对于创作的责任感;而梅花因此变得十倍茂盛,显示了诗人在压力下的创作灵感和成果。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一位谢女士的交流和赏识,表达了诗人对于才情的敬佩和自我谦逊。柳絮逐风飞,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自然的美妙。

整首诗通过对于不同情景和意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多样性和创作的丰富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活和自然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日长半娇半困,宿酒微苏。沈香槛北,比人间、风异烟殊。春恨重,盘云坠髻,碧花翻吐琼盂。洛苑旧移仙谱,向吴娃深馆,曾奉君娱。猩唇露红未洗,客鬓霜铺。兰词沁壁,过西园、重载双壶。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却要人扶。

竹外泉声急,松心月色寒。人间推旷绝,只自倚阑干。

孤出亭亭羽盖主,撑开圆叶臂抽条。

西北有高楼,梁栋云常起。檐牙挂连蜷,栏影摇清泚。爽气雪山来,一瞬极千里。但欲摅远怀,无忧可销弭。

少年鉴止水,自喜颜色好。如今对明镜,但觉增老丑。老丑将奈何,行当就枯朽。古来圣与达,阅纪谁长久。仙药不可求,红颜复何有。嵇阮真可人,沉冥一杯酒。

家依楚塞穷秋别,身逐孤舟万里行。一曲巴歌半江月,便应消得二毛生。

九曲江头逆浪,霎时卫过天心。昆仑顶上水澄澄。酝就琼浆自饮。便向此时采取,河车搬运无停。阴阳一炁自浮沈。锁闭玉关牢稳。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门掩香残,屏摇梦冷,珠钿糁缀芳尘。临水搴花,流来疑是行云。藓梢空挂凄凉月,想鹤归、犹怨黄昏。黯消凝。人老天涯,雁影沈沈。断肠不在听横笛,在江皋解佩,翳玉飞琼。烟湿荒村,背春无限愁深。迎风点点飘寒粉,怅秋娘、燕袖啼痕。更关情。青子悬枝,绿树成阴。

年例清明是暮春,今年春事却平分。故添一闰知天巧,欲探群芳奈雨频。烟树对人愁脉脉,暮山似我老陈陈。感时莫洒花前泪,不道中原涨战尘。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蝴蝶深深浅浅黄,被春恼得一般狂。打团飞入菜花去,自信世间无别香。

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深院袅香风,看梨花、一枝开早。珑璁映面,依约认娇颦,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休教寂寞,辜负向人心。檀板响,宝杯倾,潘鬓从他老。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投老长亭更短亭,翩翩楚柁正关情。黄鹂要是知人意,犹作他时求友声。

丈夫效死以成人,何事临危反爱身。有靦闺门全节义,伤今思古泪沾巾。

携得筇枝背得琴,欲浮蜀浪陟吴岑。本期胜境酬双眼,却恨虚名阻片心。出似蓬飘宁免醉,住如匏系不妨吟。重酬雅咏重思想,太守相留意最深。

豫章稠众木,孔翠逐群飞。梁栋期终用,文章莫露机。枉为时俗忌,空使寸心违。语以王郎子,因来答是非。

烂茅遮屋竹为床,口诵时文鬓已霜。妻病无钱供药物,自寻野草试单方。

冷云初雁水明霞,遥见星躔动汉槎。咫尺江淮分表里,一番礼乐又光华。水通建业宁迂道,天近城南且过家。忙处得閒应更好,故园秋色上黄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