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閒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作品评述

诗词:《书事》
朝代:宋代
作者: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閒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中文译文:
两只瓦雀在行书的案上来回跳跃,
点点杨花飘落进砚池。
我静坐在小窗前读着《周易》,
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多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安静的书房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书房内的一些细节,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先,叶采提到了两只瓦雀在书案上行走,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一种清静和宁谧的感觉。瓦雀是一种小鸟,它们在书案上的活动象征着书房内的静谧氛围。

接着,诗中提到了点点杨花入砚池,砚池是用来沾墨的容器。杨花的轻盈和飘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通过杨花入砚池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渗入到书房中,给整个环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静坐在小窗前读《周易》。这显示了作者对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读《周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也表明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最后两句“不知春去几多时”,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无奈和感慨。作者在静静地读书,却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离去,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这句话透露出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引发人们对时间和生命的珍惜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一个安静的书房景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它传递了思索和沉思的氛围,启发人们反思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对时间的珍惜。

诗词推荐

道之由兴,于皇宣圣。惟公之傅,人知越正。兴乡在堂,情文实称。万年承休,假哉天命。

雪羽卧晴沙,渔人无可虑。机事亦难忘,不知且飞去。

傍涧诛茅十亩宫,主人闲即往山中。药苗饱雨分畦绿,枫叶酣霜合坞红。半夜樵歌寒趁月,六时僧磬响因风。如今徙倚都门望,冻草僵沙是处同。

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五云望断阿母宫,归来落得新白发。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后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松露重,月烟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动是经年别,为酌金荷醉碧琳。

佛以灭为乐,观身身一沤。如何卢行者,鎔铁护枯髅。

邻里有异趣,何妨倾盖新。殊方君莫厌,数面自成亲。默坐无余事,回光照此身。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绅。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严家儿,八岁杀父姬,严家父称奇。养成虎豺恶,腐儒弄虎髭。嗟吁豺虎天早毙,七十慈母免官婢。

不惮诗催白发生,年年梅绽酷留情。寒枝幻出横斜影,旧曲犹堪一再行。越峤云霾春最早,西湖烟水梦尤清。他年相望千山阻,公在銮坡我退耕。

静坐闲窗对短檠,曾将往事广搜寻。也题流水高山句,也赋阳春白雪吟。世上是非难入耳,人间名利不关心。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太原城下屹行宫,云树笼葱掩碧空。铁马无声汾水急,满天风雨泣英雄。

松风地籁瀑天绅,下有苔矶著老身。僵卧从教茅屋破,放歌不犯玉台新。陶元亮可羲皇上,管幼安非汉魏人。酒禁近来开一线,霜天便觉满怀春。

东归行路叹贤哉,碧落新除宠上才。白傅林塘随画去,吴山花鸟入诗来。唱酬自有微之在,谈笑应容逸少陪。除此两翁相见外,不知三径为谁开。

石门深且幽,好住不肯住。翻身入城隍,却向闹市去。闹浩浩处冷湫湫,冷湫湫处看杨州。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

残腊迎除夕,新春接上元。常进陪内集,排日醉芳樽。岁月惊殊谷,关山隔故园。谈边应记我,频嚏怪黄昏。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今此陇民属,每岁

饼饵商量全孕麦,衣裳消息半芽桑。山堂草色梦魂远,官路柳丝心绪长。

新起此堂开北窗,当窗山隔一重江。白茅草苫重重密,爱此秋天夜雨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