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

眼里尘沙耳里土,千峰万峰不肯住。
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处去。

作品评述

《颂一百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重显。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眼里尘沙耳里土,
千峰万峰不肯住。
落花流水太茫茫,
剔起眉毛何处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意象描绘了眼中尘沙、耳中土、千峰万峰的景象,以及落花流水的无边茫茫。通过这些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世界万物流转不息的感叹和无常的思考。

赏析:
《颂一百则》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现了释重显对世界万物无常变化的深刻触动。这首诗的第一句"眼里尘沙耳里土"描绘了作者所见所闻中的尘埃与泥土,暗示着尘世的纷扰和俗事的繁杂。接着,"千峰万峰不肯住"表达了山峰不停地变幻和流转的意象,凸显了世界万物的无常性。而"落花流水太茫茫"则进一步强调了无常的主题,花落水流,皆是短暂而流转的存在。最后一句"剔起眉毛何处去"则带有一定的哲思色彩,探讨了人生的归宿和一切事物的终极去向。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以意象的碎片式呈现,将作者对世界变幻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传达给读者。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一切都在不停地流转,无法固守。同时,它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和世界本质的深思,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无常的哲学问题。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变幻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审美和智慧。

诗词推荐

闻从垅坻去,垅坻多羌兵。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

新岁邮中问,残冬湖外书。欢同烹鲤日,情是断金馀。泽节行台峻,天垣右席虚。不应周吏课,朝绂企归欤。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同姓编氓异姓侯,上公出不辟行驺。诸曹未识勋臣贵,每到朝陵压上头。

疏篱短栅外钩联,聚立龙孙已嶷然。向日斧斤几不赦,而今苗裔尚能全。少时秀色青珉润,岁晚英标紫玉坚。借与风烟扶直气,稍加岁月定参天。

蚤悟传心学,精微造本原。读书残万卷,落笔动千言。孤邑验英略,流民感至恩。颜亡虽可痛,自有不亡存。

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扫石坐松风,绿阴满巾袖。

归期若可数,何事此时情。春色雨中尽,客愁天际生。离骚烦尔传,月旦莫余评。早韭周妻厌,因因不肯鸣。

文采鸳鸯罢合欢,细柔轻缀好鱼笺。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披对劲风温胜酒,拥听寒雨暖于绵。赤眉豪客见皆笑,却问儒生直几钱。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鸦黄作蕊尘。

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人家半在桑枯住,春水忽迷芦苇丛。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与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

谓言冥飞鸿,四郊绝纲罟。生命法朝菌,义骖莫停组。山中岂久留,迅反无自苦。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释子岂不见,持心世绝无。悟因诸部入,定似一身枯。林霭凝香气,山光积坐趺。寥然断尘伴,惟与法王俱。

九年冷坐已敢阙,只履西归脱空。后代儿孙空妄想,鸥鸪啼不为春风。

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

晓用云添句,寒将雪命篇。良辰多自感,作者岂皆然。熟寝初同鹤,含嘶欲并蝉。题时长不展,得处定应偏。南浦无穷树,西楼不住烟。改成人寂寂,寄与路绵绵。星势寒垂地,河声晓上天。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

一别虞妃去未还,愁云空锁九疑山。世间多少相思泪,洒遍修篁染不斑。

莫嫌征税太喧卑,尺蠖将伸用屈为。好趁江西趋召命,此诗兼送入京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