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作品评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注释

[1]宋德祐二年(1276)五月,作者《扬州》诗曰:“丝雨绵云五月寒,淮壖遗老笑儒冠。”
[2]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鞞”,小鼓,先击之以应大鼓,亦名“应鼓”,见《初学记》卷十六。鞞,同“鼙”。
[3]惠洪《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海棠亭”即指沉香亭。李白《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4]《白氏六帖》卷十九:“魏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筯。”李白《代赠远》:“啼流玉筯尽,坐恨金闺切。”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音撑,庚韵。)
[5]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金人滴泪,故曰“金泣”。与上“玉啼”,并指宋嫔御宫人等,非泛语也。
[6]三句指宋宫人随元军北去。杜甫《送蔡希曾还陇右》:“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钱《笺》:“匼匝,周绕貌。”这里写蒙古军容之盛,承上“此行良苦”来,言以后将过这样的生活,其实那时是乘船北去的,如本篇题与下文所记。
[7]德祐二年六月,元伯颜入临安,以宋帝、后妃等并宫女三千余人北去。
[8]“已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意。本句及下句,文意当指夏贵于其年二月,以淮西降元事。
[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外月如霜。”这里借用“受降”字面,非北方之受降城。但淮上在南宋已是边塞,意固相通。
[10]作者《邳州》诗:“美人十十船中坐,犹把金猊炷好香。”
[11]“一搦”,一把。李百药《少年行》:“一搦掌中腰。”这里仍就宫人方面说。下句“谱琴中语”,亦即题中所谓“夜闻宫人琴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创作背景

  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汪元量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汪元量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赏析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乃前句所本。海棠亭即指唐宫内的沉香亭。《太真外传》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里,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典见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 “驼背模糊”三句,点化杜甫“马头金稦匝,驼背锦模糊”(《送蔡希曾还陇右》)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奴生活。“自都门宴别”三句,极言其“苦”。“龙艘锦缆”指的是隋炀帝事,用来比喻帝后所乘之舟。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

  “粉阵”以下,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三句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同时将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行前和今后,统一在“惊”“苦”的感情基调上。从而避免了章法上的平铺直叙。“龙艘锦缆”极具象征意味。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花信风高雨又收。风雨互迟留。无端燕子,怯寒归晚,闲损帘钩。弹棋打马心都懒,撺掇上春愁。推书就枕,凫烟淡淡,蝶梦悠悠。

爱国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爱国

壮岁功名妄自期,晚途流落鬓成丝。临风画角晓三弄,酿雪野云寒四垂。金锁甲思酣战地,皂貂裘记远游时。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它年未必知。

爱国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渊明作诗意,妙想

爱国

邦光华衮禭,家宝素书陈。东阁簪裾散,西芒宅兆新。泉台无复晓,柏迳不知春。独有高文在,芬芳继古人。

爱国

淡色分山晓气浮。疏林犹剩叶,不多秋。林深仿佛昔曾游。频唤酒,渔屋岸西头。不拟此凝眸。朦胧清影里,过扁舟。行行应到白苹洲。烟水冷,传语旧沙鸥。

爱国

旅食缫衣馆,飘蓬怳自迷。树横寒雾远,山隐古原低。愁暮空庭雀,惊晨别野鸡。故人何处在,依约玉绳西。

爱国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爱国

空馀青李与来禽,宝墨知谁是赏音。未若山阴羽衣客,等閒犹识爱鹅心。

爱国

开时都不值繁华,结实调羹尚有夸。若语当年上春事,总输凡木后开花。

爱国

相约晚樵去,跳踉上山路。将花饵鹿麛,以果投猿父。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何不寿童乌,果为玄所误。

爱国

伟矣万人杰,精神运五兵。议屯谋甚婉,料敌智尤明。谨厚唐刘氏,渊源汉贾生。斯文嗟遽丧,哀挽泪纵横。

爱国

夜把新诗读,灯前阖且开。一行私独喜,两脚不虚来。天似嫌梅脕,冬初遣雪催。与君问花信,能绕百千回。

爱国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爱国

棒头挑起葫芦,手里伸出钵盂。噇酒噇肉破落户,天上人间大丈夫。

爱国

海风票勿树如幢,风吹树颠结槟榔。贾胡相衔浮巨舶,动以百斛输官场。官场出这不留积,布散仅足资南方。闻其入药破痃癖,铢两自可攻腹肠。如何费耗比菽粟,大家富室争收藏。邦人低颜为予说,浓岚毒雾将谁当。蒌藤生叶大於钱,蚬壳火化灰如霜。鸡心小切紫花碎,灰叶佐助消百殃。

爱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爱国

古寺山埛远,蹻攀一迳斜。洞深留碧霭,溪急荡晴沙。殿接岩松影,堂邻野客家。谒僧询世事,无语指灯花。

爱国

七萃和銮动,三条葆吹回。相星环日道,苍马近龙媒。咫尺天颜接,光华喜气来。自惭衰且病,无以效涓埃。

爱国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