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

作品评述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是明代于鉴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群盗因循玩木鹅,
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
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
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
残墨拚将楯鼻磨。

译文:
听到警钟声(二首,乙亥三月)

一群盗贼游手好闲地玩弄木鹅,
心中忍受着无法言说的陵寝罢止。
井桓上,鸟儿聚集,人烟渐疏远,
丛构之间,狐狸呼号,夜晚星光多。
曾经有酒客狂放地挥舞着蔗杖,
书生虽然柔弱,也玩弄着枝戈。
自夸的三千精骑是邢邵的骄傲,
残墨为了拼死保卫,刀尖磨得鼻子都磨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社会动荡的景象和人们的不安与反抗。诗中的警钟声象征着社会的危机和不安定,而群盗的行为则暗示着社会秩序的崩溃和法治的缺失。

诗中提到的木鹅、陵寝等形象,是作者用以象征社会中的贪污腐败和权力的滥用。木鹅是一种玩具鸟,它们被群盗们任意摆弄,暗喻着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得意忘形,肆意妄为。而陵寝则代表着王室的尊严和国家的稳定,警钟声无法阻止陵寝的破坏,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政权的动摇。

诗中还出现了酒客、书生、精骑等形象,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酒客挥舞蔗杖,象征着底层人民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反抗;书生虽然柔弱,但也愿意拿起枝戈,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呼吁;而精骑的夸耀和残墨们的拼死抵抗,象征着军人和官僚阶层的力量和忠诚。

整首诗以一种写实而又富有隐喻的方式,描绘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抗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混乱的忧虑,并呼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的重建。

诗词推荐

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

舞罢霓裳宝髻垂,桃花扇底暖风吹。夜深内殿重开宴,手撚灯花画翠眉。

汗血早曾空北野,苍颜晚始对南廊。风云志懒功名左,月旦评佳意味长。玉镜相从归吉兆,锦衣不待拜高堂。吾铭未必堪传远,留与贤郎自表冈。

自昔花如雪,而今叶入云。先生已仙去,谁与共天醇。

万叠云涛墨海间,天机地轴共回环。悠然便有沧溟意,况在灵鳌首冠山。

阿大中郎喜事宜,黄金不惜买蛾眉。春风带醉欺桃叶,暮雨凝丝滞柳枝。香阁鸾偕双雁奠,妆台凤引两皇来。从兹准协熊罢梦,多办库钱为洗儿。

昨日芳艳浓,开尊几同醉。今朝风雨恶,惆怅人生事。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向晚寂无人,相偎堕红泪。

王翰愿卜邻,嵇康不得死。落月满屋梁,悲风为我起。

去年锁宿得联华,二月墙头始见花。今日都亭公感物,明朝太学我辞家。

汉阳城上望,天色欲苍黄。云去仍清野,人稀半战场。江分青草断,山接白云长。一掬中原泪,凄凉对夕阳。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莫尽春风枝,秋来厌枯槁。

垂髫相见舜江滨,荏苒俄惊过五旬。顾我颓龄真似叶,讶君长鬣亦如银。万金安得神仙药,一笑重回旧日春。纵使星星还复出,不妨时作少年人。

闭门业文翰,谁谓溪山陋。闲卧贵道肥,谁谓形容瘦。斯言谷无玷,内省庶不疚。深识浅江海,宽量窄宇宙。邻女少学嚬,海夫多逐臭。时来松下坐,清风满怀袖。

故人营此地,台馆尚依依。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旧阴杨叶在,残雨槿花稀。无复南亭赏,高檐红烛辉。

我家大江左,江水日夜东。遥瞻发何处,乃在西南穷。相望邈异境,正北一水通。故令我与子,迹远心自同。我生寡所谐,强颜红尘中。倦飞矫归翮,饥吟咽寒蛩。独欣得吾子,万虑一笑空。时时出秀句,醒我如风松。当知山泽臞,不鄙犀角丰。弹冠实伊始,此生各飞蓬。卜邻固未必,即事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道在皇王帝霸间,古今同是一人寰。不愁垂白三千丈,独喜飞黄十二闲。晚桂荐花熏鼎古,寒松堕子茗瓯斑。山中风味无人会,赖得新诗起老顽。

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花端正。花无郎病,病亦归之命。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