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鄂王墓

将军魂梦绕旌旃,偃月谋成尚忍言。
一旦风波谁左袒,八陵荆棘自中原。
更无雁带边头信,惟有天知地下冤。
郁郁栖霞霞外树,墓门不掩鹳巢喧。

作品评述

《岳鄂王墓》是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岳鄂王墓的景象,表达了将军忠魂不灭的情感。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将军的英灵在墓前徘徊,
他带领着军旅,谋划伟业,一直保持着沉默。
但当风暴来临时,谁会站在他的一边,
八陵的荆棘已经遮蔽了中原的光辉。
没有信鸟传递边境的消息,
只有天地才知道这地下的冤屈。
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隐隐约约飘荡着霞光,
墓门没有合拢,鹳巢却喧嚣不息。

诗意:
这首诗词以岳鄂王墓为背景,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与情感抒发,表达了将军忠魂不灭、忍辱负重的精神。诗中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智谋,他的忠诚和坚韧超越了时光,但他的牺牲与冤屈却只有天地才能知晓。墓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鹳巢喧嚣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将军英灵的孤寂和辛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岳鄂王墓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将军英魂的悲壮和坚毅。将军的忠诚和智谋在诗中得到高度赞美,他们的功绩和牺牲超越了时光的限制。墓地氛围凝重庄严,而鹳巢的喧嚣则突出了将军英灵的孤独和辛酸。诗词中的意象与对比,使人们深入感受到历史长河中英勇将士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同时,诗词也呼唤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记忆,让他们的精神永存于世间。

总之,董嗣杲的《岳鄂王墓》通过描绘将军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将军英灵的悲壮与坚毅,并借此反映了历史中英勇将士的忠诚和无私奉献。诗词中的意象与对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使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记忆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罍重,清音玉珮寒。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春风桃李蹊,学语鸟相唤。不可无寒芦,汀洲下凫雁。

不惮诗催白发生,年年梅绽酷留情。寒枝幻出横斜影,旧曲犹堪一再行。越峤云霾春最早,西湖烟水梦尤清。他年相望千山阻,公在銮坡我退耕。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一百五十节欲近,二十四番风老时。莫因旧雨与新雨,闲却十枝并五枝。

使节梅花外,椒盘泪眼边。山川非故国,笳鼓咽新年。机事鸥偏觉,家书雁不传。细笺今夕恨,万一主人怜。

士有直躬,夷险靡易。事君以尧,距诐如墨。笔力劲挺,德声昭植。不倚不流,是谓心画。

一出宫门上画船,红红白白艳神仙。山长水远愁无那,又见江南月上弦。

缩宿沈榆彩,沧溟转若华。才晞汉盘露,便映洛神霞。鸣凤梧冈迥,桑柔桂笼斜。照梁休自许,城上已啼鸦。

浪激冰花潄大堤,山回云影照寒溪。一生怀抱无人见,又跃芦梢困马蹄。

上古闻巢父,衰周有楚狂。由来豪杰士,不必待文王。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端能上嶮绝,故自识津涯。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二十年、重到沙头。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落日且登楼。英雄休涕流。望黄旗、王气东浮。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日火烧空海欲乾,莲宫深处书生寒。佛家一片清凉景,借与诗人尽日看。

瓦室人家茅屋边,瓦囷亦与草囷连。池塘过雨尚浮浊,杨柳新栽已带烟。

岸阔舟仍小,林空风更多。能堪几寒暑,又作隔山河。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功名大槐国,终要白鸥波。

帘栊分晓色,远树子规啼。浓露侵衣冷,晴烟压水低。神游灵境健,身人画图迷。衙吏无烦报,汀洲鹭正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