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二首

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
道成不见取,贫贱谁之由。
阶楯拥尧舜,廊庙居伊周。
面对岂无说,咫尺路阴脩。
浮云关太虚,白日光逆流。
嗟尔临人者,蔽贤天所仇。

作品评述

《感叹二首》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作品。这首诗探讨了贫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贫贱者的偏见和歧视。

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思考。作者首先提到了社会常常羞辱贫贱之人,但他自己并不因贫贱而感到羞愧。他认为修行成就无法显现在外表,贫贱也不是他应该感到羞愧的原因。这表明了作者对自身价值的坚定和对社会偏见的反思。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古代的贤圣尧舜和伊尹周公,暗示着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地位远离了现实的世俗。而面对现实,作者认为言辞已无法表达内心的苦闷和思考,即使是与他相近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他的心境。这种孤独的感受通过“咫尺路阴脩”的描写得以体现。

诗中还出现了浮云和逆流的意象,用以表达作者对世态炎凉和逆境的感慨。浮云象征着虚幻和无常,而白日光逆流则暗示着逆境与常态不同。这些意象传递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逆境的坚韧面对。

最后,作者对那些阻挡贤才的人表示遗憾,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阻碍天命所钟爱的贤人。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贤人受到的冤屈的愤慨。

总的来说,《感叹二首》通过对贫贱与道德、社会偏见和个人价值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逆境的坚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推荐

剑可敌一人,书足记姓名。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归来吴楚间,豪杰已起兵。揽镜照须眉,一二白发生。老母在高堂,未敢即远行。太息长在夜,鸡鸣星斗横。

千钟圣酒御筵披,六出祥英乱绕枝。即此神仙对琼圃,何须辙迹向瑶池。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重午日过六,灵岳再生申。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夙蕴机权才略,早岁来归明圣,惊耸汉庭臣。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绣衣节,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伟业富经纶。闻道山东出相,行拜紫泥飞诏,归去秉洪钧。寿嘏自天锡,安用拟庄椿。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珠钿翠珮,尘袜锦笼环簇。日烘风和,奈何芬馥。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夜阑人醉,引春葱兢□。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月娥好在,为歌新曲。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寻常惟看东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微躯之外无长物,寒暑一裘兼一帽。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身轻自笑可驾鹤,眼明岂止堪窥豹。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此意于今觉更深,静倚南风听蝉噪。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僦舍亦为圃,从人笑我痴。自求佳草木,仍补小藩篱。吾事正如此,人生聊自怡。霜松未及尺,独我见奇姿。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冕服地御,坛壝有仪。陟降左右,天惟敢思。

假容不足观。遗音犹可荐。幸蒙乔树恩。得以闻高殿。

念尔风雅魄,幽咽犹能文。空令伤魂鸟,啼破山边坟。恨剧但埋土,声幽难放哀。坟古春自晚,愁绪空崔嵬。白杨老无花,枯根侵夜台。天高有时裂,川去何时回。双睫不能濡,六藏无可摧。不闻搴蓬事,何必深悲哉。

广大建祀,式崇其配。声香在兹,清酒既载。穆穆有晖,洋洋如在。聿怀嘉广,翳神之麦。

片云孤鹤寄人间,心自禅空梦自闲。莫把画图看作画,画中山是梦中山。

西南有高山,山有杳冥间。神仙不可见,满目空云烟。千年女几祠,门临洛水边。但闻霓裳曲,世人犹或传。

马风风,风得好。摆脱家缘,无烦无恼。自今后、不作猖狂,便一心办道。净神炉,清丹灶。炼汞烹铅,屏除阴耗。一阳生、大药灵灵,有分

内官妆束样能齐,宛洛春风信马蹄。共说放朝无一事,看花直到夹城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