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坞

帝舸频催发,初开水殿时。
苍龙出海国,紫凤浴天池。
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
于今芳坞闭,闻自内家知。

作品评述

《龙舟坞》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陈沂。以下是我的分析和译文:

诗词中的“帝舸”指的是皇帝的龙舟,描述了龙舟频繁地启航。诗的第二句“初开水殿时”暗示着这是一首描写皇帝游览的场景。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诗句“苍龙出海国,紫凤浴天池”,形象地描绘了苍龙腾飞出海,紫凤在天空中翱翔,以及它们在天池中洗浴的情景。这些景象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荣耀。

然而,诗人接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句“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暗示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现在只能通过回忆来感受。诗尾两句“于今芳坞闭,闻自内家知”,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的惋惜,只有内室中的消息传来,才得知芳坞已经关闭。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皇帝的游览场景,展示了皇帝的威严和荣耀。同时,诗人也透露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暗示了富有诗意的景象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只有通过传闻才能感知。

中文译文:
龙舟坞

帝舸频催发,初开水殿时。
苍龙出海国,紫凤浴天池。
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
于今芳坞闭,闻自内家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代皇帝游览的场景,表达了威严和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中的龙舟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地位,频繁的启航暗示着皇帝的威严和活跃的生活。苍龙出海国、紫凤浴天池的描绘,以及“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的意象,展示了皇帝的尊贵和荣耀,使读者感受到皇帝统治下的宏伟景象。

然而,诗人通过“于今芳坞闭,闻自内家知”的表达,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芳坞已经闭关,只能通过传闻才得知其中的消息,这暗示了美好的景象已经过去,只能在回忆中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对皇帝游览景象的描绘,展示了明代皇帝的威严和荣耀,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这首诗词以其华丽的描写和悠远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推荐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榆塞年年别,兰闺空复春。东风不相识,杨柳满河滨。弄色黄金嫩,飘花白雪新。折来双泪落,遥寄玉关人。

伯才不鼓琴,良为知音撤。渊明琴无弦,荆扉昼常闭。吾道传沧洲,初不待识别。叔孙志谐俗,礼乐用绵蕝。子陵持正论,阿庚腰领绝。宁可负凿方,枉尺未应屑。郊居本寂寞,况乃生计拙。食指日益敏,资用时告竭。客至坐无毡,窃与郑公埒。天随拾杞菊,焉能餍餔餟。平生所厚人,过门

猛将谋臣气霭云,兴邦雪耻在奇勋。因思卫国琼瑶报,更忆吴人组练军。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处士诗名满古今,外家文采切星辰。中郎有女曾传业,武子趋庭更慰人。谖草正开堂北向,扶桑莫返日西沦。可怜寂寞湘江路,燐走萤飞翠柏新。

田可耕兮圃可蔬,几年梦不到亨衢。山林受用琴书鹤,天地交游风月吾。事变无涯人老矣,死生有命汝知乎。客来时复一杯酒,尽作鲈乡醉隐图。

衡门选龙首,摸索未容易。龙首许黄扉,却亦非难事。济物乃素心,好爵岂予志。时来亦不辞,焉用早谀媚。

三神山中隔凡尘,箫鼓喧阗午夜声。十里绮罗开翠幕,一天星斗不层城。也知故国风光丽,尤喜新元谷价平。衰朽尚容陪二妙,不妨欹侧到天明。

养病年来嫩著书,逢人掉臂睨迂儒。愁边好客从天下,谭处清风起座隅。愧我多言终不近,似君知已未应无。酸鹹嗜好虽殊禀,政恐渠侬诮太愚。

伯鸾下吴越。

蒿蓬相因依,飘飘逐风起。风力有时息,零落在泥滓。兰蕙幽且清,扬辉被芳沚。白露凝为霜,华叶亦披靡。蒿蓬何足叹,嘅此蕙与兰。兰衰有余馥,犹足奉君欢。

蜀人谁不望西还,何事天公独我悭。两度来逢单瘀岁,腥风血雨满人间。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酒垆客舍已尘埃,忆与回公旧往来。铁笛一声尘梦醒,岳阳楼下水如苔。

儿钓童游几梦思,春风千里恨归心。君今旧隐治三径,我尚他州寄一枝。载酒犹惭来问字,对花深欲共论诗。不堪又听阳关曲,想见酴醾喷雪时。

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

百级危梯屈曲成,栏干朱碧半空横。天垂远水秋容静,雪压群山霁色明。海燕力穷飞不到,郊园阴合坐犹清。风前有客须留醉,莫放归时月满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