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得雨

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
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伴。
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刺水透针芽。

作品评述

《鄂渚得雨》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下雨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欢喜和感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头一夜水鸣艖,
江外欢声百万家。
已报主人诗满袖,
更夸使者雨随车。
支离田父烟蓑湿,
辟易炎官火伞伴。
一望阿瞒狼狈地,
村村刺水透针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江头的雨夜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江头一夜水鸣艖,江外欢声百万家。”生动地描绘了下雨的夜晚,江水流动的声音和来自江外的欢乐声音回荡在整个夜空中。这里的“江头”和“江外”可以理解为整个乡村或社区的范围,表达了雨水的广泛影响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接下来的两句“已报主人诗满袖,更夸使者雨随车。”表达了主人的诗篇已经装满袖子,同时称赞雨水如同使者一般随着车辆而来。这里的“主人”和“使者”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雨水的喜悦之情,并将雨水比作使者,强调了雨水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下来的两句“支离田父烟蓑湿,辟易炎官火伞伴。”通过对田父和炎官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雨中的狼狈和无助。田父的烟蓑被雨水打湿,炎官手持的火伞也无法阻挡雨水的侵袭。这里的“支离”和“辟易”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狼狈不堪,加强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一望阿瞒狼狈地,村村刺水透针芽。”通过对阿瞒(刘备)的描写,表达了他在雨中的狼狈和困顿。同时表现出雨水的力量是如此之大,能够渗透到每一个村庄,使针芽透出土壤。这里的“刺水透针芽”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渗透力和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们反应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对狼狈景象的描写,突出了雨水的重要性和力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朴素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们对雨水的赞美。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青尽池边柳,红开槛外花。数时长病酒,今日且分茶。

黄邑于公乞修行论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琼浆。清火赫,颠倒吉还昌。显金乌甚朗。中现、玉兔精详。谈正,处暑气变成霜。当。内宝,珍珠璧,一一收藏。尤良善善,性烛施张。现灵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冥点,烟散尽,堪庆满庭芳。

何人筑斯堂,刻意在承志。永怀霅川翁,清标作时瑞。

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疏灯隔树小,暗水历船鸣。学字声形苦,紬书卜祝轻。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

士女梅花插满头,一川人日恣嬉游。贤侯可是知民意,特地江干驻碧油。

月中仙子种娑罗,树底遥山隔绛河。吹落秋声向何处,紫幹窗户晚凉多。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此地天教著放翁,舍傍烟树晚空蒙。一无可恨得归老,寸有所长能忍穷。东作己趋尧旧俗,南薰方咏舜遗风。谢安勋业能多少,枉是??起剡中。

草上红多枝上稀,芳条绿萼忆来时。见桃著子始归後,谁道仙花开落迟。

寒窗危竹枕,月过半床阴。嫩叶不归梦,晴虫成苦吟。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寂寞谁相似,残灯与素琴。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江上蓼花红似血,江头沙碛明如雪。前山后山寂无人,一犬夜吠松梢月。

道人跨鹤遍天涯,伟观绝景收拾归。点头濡墨茅屋下,乘兴吐出胸中奇。百尺生绡冰样洁,落笔一埽风雨驰。远水拍天穷万折,怪石硗确蹲熊罴。槎石古木蛟龙走,断云寂寞无心飞。淡妆浓抹西子面,天梯石栈猿猱悲。野骑残僧小桥险,酒帘渔棹摇斜晖。生绡有限意难尽,兀坐静境窥天机。

三春乐事揖兰亭,驻旆名园敞绣扃。酒盏绿深须露白,花梢红少已多青。宾裾特盛人间会,公衮能忘物外形。化笔暂归诗句里,清风一诵醉还醒。

丫髻之中,明藏两吉。师名顶戴休更易。钟离昔日亦如斯,姚公仿效宁无益。性烛修完,命灯挑剔。灵光朗照知无极。迎仙客唱踏云行,瑶台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心存即鹿叹无虞,画地虽工理反疎。直枉已传天子诏,厚诬犹见监奴书。傥令甬道真难继,未必都曹可遂初。万里上流关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

归矣黄夫子,清愁叶叶风。深知疑我独,无补与人同。天地年年老,江河日日东。相思有新语,并寄鲤鱼中。

谁肯甘心薄幸名,南艤北驾怨三生。劳人只有空王谅,那向如花辨得明。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