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作品评述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中文译文:

与故友一起泛舟昆明池,
远远望见的景色明亮。
静静地看着浅滩上的沙痕露珠,
微微地思念着月亮的明亮光辉。
周围都是残余的雪,
辽阔无垠的晚云平静。
戏耍的鸟儿跟随着荷花的摇动,
海水波浪轻轻地荡漾,仿佛是石鲸在游动。
时间无法推测未来,
这座岛上的树偶然得到了名字的认知。
从内心中省察,我曾经追寻的赏景,
没有什么能够与此时此刻的情感相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故人一起泛舟在昆明池的景色和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远处的景色,如沙痕露珠、月亮的光辉、残余的雪和晚云,展现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乐忍乐出的鸟儿和荡漾的海水,增添了一丝欢乐和活力。

在最后的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这段时光的珍贵和对自己内心感悟的省察。他感叹时间的流逝,表示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变化,同时认识到在这段时光中,自己对于这片景色的欣赏已经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刻。

整首诗词以清新、宁静、快乐的语言描绘了昆明池的美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将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融为一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深的思考,展现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既让人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引人沉思,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

昆明

许生虽学李营丘,墨路纵横多自出。交柯挥霍裴旻剑,乱蔓淋漓张晓笔。

昆明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昆明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昆明

白藏在序,享惟其时。躬即明坛,礼惟载祗。斟以瑶爵,神灵燕娭。歆声顾德,锡我蕃釐。

昆明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豊。

昆明

可笑春蚕有许痴,年年辛苦为他谁。恰如贫女飞梭了,挂估何曾有一丝。

昆明

沙边鸥鹭日相亲,老去光阴非我春。百巧从来知是妄,独援诗笔得天真。

昆明

年少疏狂今已老。筵度散、杂剧打了。生向空来,死从空去,有何喜、有何烦恼。说与无常二鬼道。福亦不作,祸亦不造。地狱阎王,天堂玉帝,看你去、那里押到。

昆明

历尽清湾日已晡,断虹吹浪过平湖。儿痴不识中桥影,问道前山有雨无。

昆明

富贵从来自有,人生最羡长年。骎骎八秩未华颠。更喜此身强健。金印新来如斗,丝纶御墨犹鲜。枣如瓜大藕如船。莫惜尊前满劝。

昆明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下有厚地兮,上有苍旻。纵不吾知兮,吾心有神。金独何为兮至吾门,吾闭吾门兮省吾身。

昆明

明堂一柱已扶颠,下诏犹求梠与椽。言并玉卮宜阁笔,鉴同金镜正持铨。骊珠鱼目难齐价,嫫母西施孰是妍。勉矣一鸣惊众彦,莫将栀蜡误长鞭。

昆明

谩道龙蛇起陆,笑看鸡犬能仙。多少江湖奇事,等闲风雨惊眠。

昆明

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见春。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昆明

舟去舟来阅古今,梦中忧乐累人深。凭将一匊松江水,未洗尘缨且洗心。

昆明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昆明

陇头泉,未到陇下轻分。一声声、凄凉呜咽,岂堪侧耳重闻。细思量、那时携手,画楼高、帘幕黄昏。月不长圆,云多轻散,天应偏妒有情人。自别后、小窗幽院,无处不消魂。罗衣上,残妆未减,犹带啼痕。自一从、瓶沉簪折,杳知欲见无因。也浑疑、事如春梦,又只愁、人是朝云。破镜

昆明

我爱西岩秀丽,仙园地发三阳。山形曲屈卧龙冈。只此人间天上。云舍茅庵掩映,仙花异果馨香。市朝客到见清凉。举手应须瞻仰。

昆明

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佑时。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离南。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

昆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