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吴山二首

海水朝天白,宫云捧日红。
衣冠四方极,正朔九夷通。
矢射狼星北,旗迎太乙东。
侧闻南渡意,暂与去邠同。

作品评述

《晓登吴山二首》是宋代诗人陈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上吴山的景象,并通过山水景色和宫殿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和统一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第一首:
海水朝天白,
宫云捧日红。
衣冠四方极,
正朔九夷通。

诗人用"海水朝天白"来形容清晨的景象,意味着海水波光粼粼,蔚蓝的海面伸展至天际。"宫云捧日红"描绘了朝霞的美丽景色,宛如云彩将朝阳抱在怀中,阳光洒在宫殿上,呈现出温暖和煦的红色。

"衣冠四方极"表达了朝廷的威仪,衣冠整齐,象征着国家的治理有序。"正朔九夷通"意味着国家统一,九夷指代九个边疆少数民族,通指他们归顺朝廷,实现了国家的一体化。

第二首:
矢射狼星北,
旗迎太乙东。
侧闻南渡意,
暂与去邠同。

"矢射狼星北"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意味着放箭射向北方的狼星,象征着勇气和决心。"旗迎太乙东"描述了迎接太乙星东升的场景,太乙星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吉祥。

"侧闻南渡意"表达了诗人对南渡的渴望,南渡指的是宋朝时期南宋建立前后,诗人希望国家能够统一南方,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暂与去邠同"表示诗人暂时与去邠(指北方)的人们有着相同的心愿,即希望国家能够统一繁荣。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宫殿,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统一的向往之情。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国家状况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作者介绍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歷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隠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吴姬归,湖风吹冷日色微。满船筝鼓不敢动,隔林恐搅残花飞。涌金门外马如练,银灯照水红辉辉。红辉辉,吴姬上马罗绮围。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情深却倦游,矮屋任低头。花落东风怨,莺啼夜雨愁。酒烦邻媪买,诗许社僧求。欲驾东家鹤,吹笙到十洲。

林影横搘折脚床,禅翁唤我坐斜阳。诸天共说无生话,万壑同薰不尽香。茗碗泛云醒远目,藜羹煮玉闹枯肠。逢人若问峰头事,翠竹阴中菊正黄。

江边潇洒东山寺,知是曾经谢傅游。一代英姿馀信史,千年陈迹付东流。暮云初致苍生恨,远翠如凝妓女愁。好古嗟予生苦晚,停桡明月满沧洲。

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愁人掩轩卧。高窗时动扉。虚馆清阴满。神宇暧微微。网虫垂户织。夕鸟傍櫩飞。缨佩空为忝。江海事多违。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听雨初假寐,还成睡著休。梦中帘奏乐,夜半簟知秋。今岁应须熟,余生有底愁。无人知喜事,课仆织新篘。

锦书飞下字如鸦,从橐词头似相麻。竣事明禋均雨露,缅怀耆德傲烟霞。鸡窠佚老精神健。燕颔宜侯爵邑加。愿体乞言珍重意,星驰驿骑奏忠嘉。

西禁青春满,南端皓月微。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星斗横纶阁,天河度琐闱。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

荒山藤束木皮棺,见此令人鼻骨酸。自是杏殇风易剪,不须惭痛泪阑干。

无酒浇陈草,将诗刻隧碑。遗名从此在,真意竟谁知。教子还余事,周人亦有时。忆尝从夜话,欲去更迟迟。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落冷,胭脂井坏寒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蕙花空帐不生春,香壁泥红堕网尘。微步姗姗灯影里,金屏夜降李夫人。

曾到东风最上头。低云阁雨接溪流。只应缟袂闺房秀,尚带天香汗漫游。当日暇,从贤侯。冲寒迎翠小迟留。归骖白凤来何处,更指玉霄城畔楼。

七闽寸土直钱多,况是泉山价倍高。怪尔小民无别业,如何荒亩长蓬蒿。

风烈言言滕子京,岂於荒怪未全明。尼姑狡狯遥相幻,雷电那知有姓名。

平地坐我帆樯中,翠峰出没工为容。轻鸥舞晴水照影,苍蛟吼浪雪薄胸。渔舠系月江一曲,樵斧斫雪山几重。诗翁忽来吐佳句,物色才情元一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