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仙女三绝

屈曲阑干月半规,藕花香淡水漪漪。
分明一夜文姬梦,只有青团扇子知。

作品评述

《记仙女三绝》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在月光下伫立在曲折的阑干上,而四周的水面上漾起了淡淡的藕花香气。诗中还提到了文姬的梦境,只有她手中的青团扇子能够理解她的心情。

这首诗以精巧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和藕花香气,营造了一个静谧而浪漫的夜晚氛围。仙女屈曲在阑干上,似乎是在等待或思考着什么,她的姿态和存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象她的来历和身份。

文姬的梦境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她的梦境显得分明,似乎有特殊的意义,但只有她手中的青团扇子能够理解。这种隐晦的描写使得诗意更加深邃,引发读者对于梦境背后可能隐藏的含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的场景。它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遐想和对美的追求。董嗣杲以他独特的笔触和灵动的语言,创造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韵律的魅力。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梦思非一日,携手却凄凉。诗见江南雹,游经塞北霜。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惆怅天边桂,谁教岁岁香。

万精基治,大哉乾刚。信赏必罚,内修外攘。礼乐法理,号令文章。作新之功,度越百王。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高祖宽仁主,淮阴变诈才。设坛诚有礼,推食本无猜。怀惠初颙若,夸功抑殆哉。何如中正者,千载仰高裁。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就店煮茶古堰边,偶逢父老便忘年。嗟予空忝十年长,闻道惭无一日先。壮子当门能碌碌,诸孙承业亦翩翩。熟思游宦终何得?悔不从公曝背眠。

五湖城郭带重楼,幕府初开第一州。燕寝香凝了无事,四郊禾穗自盈畴。

猛悟无常,顿绝悭贪。脱轮回、恋甚妻男。出离火院,放肆婪耽。更头如蓬,面如垢,语如憨。万事俱忘,志炼行庵。灭尸虫、敷布云昙。幽微穷究,道征相参。便讲玄玄,搜六六,论三三。

贝叶松枝想暂閒,半囊乘兴几时还。船窗月上沧州远,应有诗题忆旧山。

碧水色堪染,白莲香正浓。分飞俱有恨,此别几时逢。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何当假双翼,声影暂相从。

湖中女,滑如脂。湖中女,芙蓉姿。湖中小桨荡莲叶,唱得吴王白雪词。轻裾利屐踏雁足,为客高歌激明目。生年不作人家妇,东人西人换恩主。主家薄幸非三从,归来抱瑟弹孤鸿。君不见东家女伴粗目丑,嫁得比邻呼何忪。

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

洪绪载德,盛际讲画。精崇袷事,恭展孝思。肸乡锡义,齐庄受釐。猗欤声烈,垂贶本支。

噉饭一箪不尽,结庐环堵犹宽。常得奉祠玉局,不须草诏金銮。

陈前舆服同桓傅,拜后金珠有鲁公。

漫浪桐江一把麾,往来今积十年诗。次山自序舂陵集,岂望夔州杜二知。

闻与湘南令,童年侍玉墀。家留秦塞曲,官谪瘴溪湄。道直奸臣屏,冤深圣主知。逝川东去疾,霈泽北来迟。青汉龙髯绝,苍岑马鬣移。风凄闻笛处,月惨罢琴时。客路黄公庙,乡关白帝祠。已称鹦鹉赋,宁诵鶺鴒诗。远道书难达,长亭酒莫持。当凭蜀江水,万里寄相思。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上饶去金陵,道里何其邈。俱为江东郡,各在天一角。君行宁知远,我住若有缚。何以见相思,书来不嫌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