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请赞

大不可忽,细不可欺。
丘岳之崇,起於毫厘。
善恶之积,发乎隐微。
洞彻根源,迥绝机宜。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

作品评述

《禅人请赞》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师范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思想观念,强调微小之处也不能忽视,善恶之积蕴藏在微妙之中。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禅人请赞

大不可忽,细不可欺。
丘岳之崇,起於毫厘。
善恶之积,发乎隐微。
洞彻根源,迥绝机宜。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

译文:
禅修者请赞美,
伟大不可忽略,微小不可欺瞒。
山岳的高峻,由微末开始。
善恶的积累,源自微妙之处。
深刻洞察根本,超越常规。
能够捻起一粒尘埃,融入十方虚空而无遗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首先,它强调了伟大和微小的重要性。人们倾向于关注显著的事物,而忽略了微小的细节。然而,诗人告诫我们,无论大小,都应该被认真对待,因为微小之处蕴含着重要的真理。

诗中提到的"丘岳之崇,起於毫厘"表达了一种渐进的思想,即伟大的成就和高峰是通过积累微小的努力逐步实现的。这与禅宗修行的观念相契合,修行者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达到内心的觉醒和境界的提升。

诗词接着讨论了"善恶之积,发乎隐微",强调了善恶之积累的微妙性。禅宗强调觉察和觉知的重要性,通过洞彻事物的本质,人们可以洞察到善恶行为的微妙细节。禅修者需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和觉知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真相。

最后两句"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传达了对智慧境界的追求。诗人暗示着通过洞察万物的本质,禅修者能够超越表象的界限,将微小的尘埃融入广阔的虚空中,达到了无遗失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明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微小之处的重要性、善恶之积的微妙性以及超越常规的智慧境界。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微妙的真理,通过修行和觉知,达到内心的觉醒和境界的提升。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气聚则明施,气散则明匿。孰能知其妙,聚散乃为客。法象乃糟糠,真机乃虚寂。太哉无方体,是谓神与易。

出门西笑。千里长安道。不用引离声,便登荣、十洲三岛。画船珠箔,萍末水风凉,随柳岸,楚台人,景与人俱好。应嗟见晚,玉殿生清晓。正是妙年时,步承明、谋身须早。轺车肤使,新逐凯歌回,恩綍重,彩衣轻,嘉庆知多少。

戏学韩公盆作池,雨来亦解起风漪。蛙鸣莫作鼓吹想,更问属官仍属私。

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槔响。无因得似灌园翁,十亩春蔬一藜杖。

蘐死兰枯及老堂,翩翩丹旐逐风翔。冰间鳞跃悲馀阁,纸上鸾回閟古囊。年过九龄今代少,家留一桂异时芳。衰宗自恨通姻晚,不及陶家馔客觞。

谁向人间脱甑蒸,烦公大句激雷轰。高才自是百夫特,出语当令四座倾。霖雨虽从天上降,烟云要自笔端生。吹嘘六合无凡骨,例欲乘风款太清。

大雄山下虎,南山鳖鼻蛇。等闲撞著,抱赏归家。若也不惜好手,便与拔出重牙。

四壁长苔痕,经旬掩绿樽。雨声清梦境,灯影伴吟魂。摇落悲徂岁,漂流忆故园。拟骚无杰语,千古愧湘沅。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乞得身归喜满颜,柴门虽设不曾关。无如梅作经年别,且就僧分半日闲。樵斧晓穿云外去,钓船夜向月中还。君看老子无穷乐,一笑如非造物悭。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

百年逝不留,万事本难料。夜行钟漏迫,但取贤达笑。颇疑功名事,造物付年少。归休莫问人,晓镜勤自照。

禁省夜沉沉,春风雪满林。沧洲归客梦,青琐近臣心。挥翰宣鸣玉,承恩在赐金。建章寒漏起,更助掖垣深。

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极目处、_瑶万里。海天阔、清寒似水。从教高卷珠帘起。看三白、年丰瑞气。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东南波。

鞭丝曳雪缭官槐,绿阵中间一道开。高下未劳轻喜愠,相公曾作榜梢来。

秋声起。庭院收残暑。凉蝉抱叶鸣疏雨。玉箫吹彻人倚楼。银汉迢迢度女牛。梧桐落翠露华冷,络纬啼寒月影流。月影流。秋无限。思君不见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贤愚之相悬,千万或什百。所以天地间,寥寥苦难索。

宿草丘边手自耘,辍耘过我意良勤。可怜一语未深接,借问去来何见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