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

孤城溪洞里,闻说已堪哀。
蛮水如鲜血,瘴天已死灰。
吏忧民置毒,巫幸鬼为灾。
风土如斯恶,吾来胡为哉。

作品评述

《宜阳》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孤城溪洞的景象,描绘了一个悲凉、荒凉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孤城溪洞里,
闻说已堪哀。
蛮水如鲜血,
瘴天已死灰。
吏忧民置毒,
巫幸鬼为灾。
风土如斯恶,
吾来胡为哉。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陶弼对所处时代社会的痛心疾首之情。诗人以孤城溪洞作为描绘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凄凉、荒芜的景象。蛮水如鲜血,瘴天已死灰,形容了环境的污浊和破败。吏忧民置毒,巫幸鬼为灾,揭示了官员的腐败和邪恶,以及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最后一句“风土如斯恶,吾来胡为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困惑,对自己的无力感到疑惑。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时代风云和社会丑陋的深刻关注。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社会状况的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警示。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坐对窗中帙,起寻檐外花。因之观物化,藉以发天葩。一笑故无恙,百年终匪他。端殊苦心士,志失鬓先华。

大涤洞沉沉,天柱峰嶪嶪。人世悲落花,观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真从从此蹑。

草庐卜筑小如巢,翠竹离离槛外交。邻米乞来分鹤饱,医书编就借僧钞。经年闭户穷幽讨,晴日携筇出近郊。为问练湖高隐地,可容杯水泛堂坳。

刺史召,君勿行。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刺史反,君勿战。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阁住杏花雨。便新晴、等间勾引,香车成雾。璧月光中箫凤远,袅袅馀音如缕。诮一似、君仙府。天意乍随人意好,渐星桥、度汉珠还浦。又何啻、列千炬。晚来乍觉阴盘固。笑人间、玉瓶瑶瑟,锦茵雕俎。无限升平宣政曲,回首中原何处。慨鸣镝、已无宫武。扑面胡尘浑未扫,强欢讴、还

试将千里看山眼,来访山中佛祖家。已识黄山真面目,主山犹放白云遮。

伯雪徒击目,失钱遭罪辱。安心毕竟空,一念无延促。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漫道诗能陶冶,绝知酒可浮沉。行值田间积淖,住逢溪上愁阴。

无媒归别业,所向自乖心。闾里故人少,田园荒草深。浪翻全失岸,竹迸别成林。鸥鸟犹相识,时来听苦吟。眠云终未遂,策马暂休期。上国劳魂梦,中心甚别离。冰封岩溜断,雪压砌松欹。骨肉嗟名晚,看归却泪垂。学剑虽无术,吟诗似有魔。已贫甘事晚,临老爱闲多。鸡犬唯随鹿,儿童

山深閴无人,夜半迷黑月。魑魅乘其昏,光怪互出没。独行欲何之,十步八九兀。隔林炬火明,命向虎口脱。

野水莹心碧,春山入骨清。去穿云际屐,来卧竹间亭。鸟语风嘲哲,花枝日杳冥。晚来江上笛,客里不须听。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孔颇有声伎,而客无见者。)

一帘翠雨柳生烟,金屋无人理管弦。春去啼莺留不住,随花飞过别秋千。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囘,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祠容既毕,仙座爰兴。停停凤举,霭霭云升。长隆宝运,永锡休征。福覃贻厥,恩被黎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