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翰卿自新安移家金陵诗以讯之

南北飘零逐燕飞,营巢今复傍乌衣。
家移白下原为客,梦到黄山不是归。
廿载看花怜并蒂,半生种柳叹成围。
江天处处皆新水,好向垂纶燕子矶。

作品评述

《郑翰卿自新安移家金陵诗以讯之》是明代诗人何璧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北飘零逐燕飞,
营巢今复傍乌衣。
家移白下原为客,
梦到黄山不是归。

廿载看花怜并蒂,
半生种柳叹成围。
江天处处皆新水,
好向垂纶燕子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翰卿从新安迁居金陵后的心情和感受,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南北飘零逐燕飞”,表达了诗人在南北迁徙之间的孤寂和无常。他的营巢如今又靠近了乌衣,这里指代金陵,意味着他又一次迁徙。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家移居白下,本来是客居的,这表明他对新居的陌生感和无归宿感。他在梦中到黄山,却无法回到原来的家,这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花和柳为象征,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活经历的感慨。他看花看了二十年,感叹花开并蒂,意味着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常常是相伴出现的。而他种柳半生,却只看到了柳树围绕自己,暗示了他对生活的困顿和局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新的环境的欣赏和希望。他说江天处处皆新水,表示他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带给他新的感受和启迪。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垂纶的人一样,积极面对生活,追求更好的未来。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和生活的思念、对时光流转和命运的感慨,同时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新环境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生经验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诗词推荐

去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桑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

初闻灭度指三弹,俄报荼毗鼻一酸。始悟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故交相与归函骨,弟子谁来会涅槃。犹喜喝衣无一物,洞开方丈与人看。

倒樽醉卧菊篱边,嘴段风流亦偶然。要识先生独醒处,平生心事在寒泉。

一别二十年,蓦地又相见。如百炼精金,如终色不变。请我转法轮,增长菩提愿。直下绝狐疑,便悟本来面。

涉江今日恨偏多,援笔长吁欲奈何。倘使泪流西去得,便应添作锦江波。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寝,苍然想谢公。

人物晨星似,如公正献家。皂囊真相业,黄卷旧生涯。胡不憗遗老,而兴大耋嗟。天高那可问,泪眼为麻查。

士非耕钓者,而从蓑笠翁。人生贵适志,莘渭亦时中。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赤矢生名族,乌衣媲德门。萱堂登九秩,兰砌颔重孙。乐饮占蛇日,翻随药兔魂。一生参具叶,梦幻了无痕。

髯驾已闻攀鼎水,劫灰又见话昆池。剑藏玉几山中记,笔记玄卿天上碑。旧谱紫霞吹鹤骨,新章白雪写乌丝。逃身我未学仙去,何处还丹日月迟。

秋日留连野老家,朱盘鮓脔粲如花。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

溪水清。溪水浑。溪上人家数亩园。垂杨深闭门。青罗裙。白罗裙。采尽青蘩到白苹。江南三月春。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阳林小春醉风日,老面得酒须臾欢。不妨桃李妍冬谷,正要松篁用岁寒。

烈烈李公,实备全德。义动幽明,气贯金石。扈跸敌营,爰究忠烈。杞人之忧,废立大厄。公挺不雇,二将面叱。勇甚雷霆,天地动色。命轻鸿毛,名高斗极。燎炎之焚,不变蓝璧。滔天之溺,砥柱独立。死得其所,震耀方册。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客倦南来路,河分向北流。明朝望乡泪,流不到江头。

田园隐密白牛闲,近揖湖光远对山。何似踏翻无寸土,上方香积在其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