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潘伯脩的《忆昨四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jùn guó sān nián fēng huǒ rù , lóu tái wàn jǐng jié yān k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烽火:(名)①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②比喻战火或战争:~连天。
楼台:(名)①(方)凉台。②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先得月。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潘伯脩
伯脩。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原诗
忆昔西陵桥下路,彩舟初试一莲红。
菱花妆镜春鸥里,杏子单衫玉笛中。
郡国三年烽火入,楼台万井劫烟空。
江湖何预人间事,沙合重洲不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