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作品评述

《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中文译文:
当时种植珍贵的树木,怎能不知道前人的规矩。
废弃的宅院长满了春草,只有故山上的古碑依然保存。
我已经感叹珍贵的宝玉被毁,怎能认识到古老松树的风姿。
叔子常常怀念慕古,我自己明白这份心情是空虚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之情。诗中提到的“珍木”和“前规”指的是过去的珍贵事物和传统规矩,作者认为这些宝贵的东西已经被人们忽视和遗忘。废弃的宅院和长满春草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变迁,而唯一幸存的古碑则成为了过去的见证。

诗中的“良璧”和“古松姿”是对珍贵的宝玉和古老松树的形象描绘。作者感叹珍贵的宝玉已经被毁坏,暗示了人们对珍贵事物的轻视和破坏。而对于古老松树的形象描绘,则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价值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最后两句“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作者认为自己的心境与古人相通,但也意识到这份怀念是空虚的,因为已经失去了过去的珍贵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珍贵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百法还丹数,玄门各自深。真空光似日,解脱本由心。迷惑终无应,精修重古今。循环岂暂息,七宝聚高岑。

掷笔峰连古道场,重新遗塔镇仙乡。扫除下界风霾迹,长使名山放佛光。

促织谁遣妆,唧唧不能休。揽衣起观,四顾河汉淡如油。露下南山荟尉,风抹西湖菱芰,客感浩悠悠。尚此推不去,岁寿两公侯。自侯归,闲日月,几春秋。东方千骑,何事白首去为州。会有葛公清侣,携上神仙官府,玉案侍前旒。却袖经纶手,归伴赤松游。

苔甃平分路,铜环半掩扉。残芜寒不死,败叶落还飞。责重何由塞,愁生但念归。非无茅一把,世事苦相违。

幽径草初青,无人知地名。征鞍千里远,倚杖一江横。云重欲为雨,风和拗得晴。家家好春色,春色遍空明。

小苏一物绝风流,竹杖荒鞋爱讨幽。招隐归来吐佳句,何时一笑共重游。

花发今年喜不空,一头肃客上萧宫。雪残千嶂独连白,风引双旌欲斗红。他日动名三事在,先春和气万家同,等间草木蒙湔祓,况入寻常顾盼中。

学士朋来似堵墙,共看老笔出提纲。绣鞯张盖传呼宠,不比倡优蓄子长。

厩吏整车马,匆匆辨晓装。青緺出阊阖,朱旆指沧浪。野店杏初发,津亭柳已黄。行行不可驻,犹及劝耕桑。

老去情怀懒,修然只此翁。闲窗千里月,修竹一帘风。事与孤鸿远,心将止水同。故人如问讯,痴坐正观空。

四明山水别多时,老病心閒事事违。梦想西湖古兰若,又和秋色送僧归。

笑看海云初起处,吾家隐隐碧天隅。何时跨鹤随风去,同与仙人坐白榆。

疏林荒宅古坡前,久住还因太守怜。渐老更思深处隐,多闲数得上方眠。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雪天。身是龙钟应是分,水曹芸阁枉来篇。

罨画楼中人已醉。别院微闻,笑语帘垂地。催唤倾城香雾起。翠帷双卷春风里。妆样尖新歌妙丽。满酌金尊,不信人憔悴。饥客眼寒谁管你。主人见惯浑闲事。

子骏福星方久照,渔阳竹马省相迎。他时薤水休重问,市虎晨羊各用情。

吴楚家山一水分,金山僧饭饱知闻。蓴丝煮菜无消息,监豉聊供旧使君。

昔年簪组隘丘门,今日旌幢一院存。何事商於泪如雨,小儒偏受陆家恩。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面无吝色容,心无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饭已柴扉手自开,杖藜三径久徘徊。忽惊无雨溪流涨,遥认他山雪浪来。叶暗青云环舍竹,树团香玉绕池梅。春光已近宜行乐,未怕年华冉冉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