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和见过

参军跋马瘴江滨,一笑相逢意转亲。
偶复面论前日事,恍疑身是隔生人。
风随玉尘倾新盖,暑避冰姿返旧轮。
八桂森森照归路,为君留饮判经旬。

作品评述

《伯和见过》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邹浩。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参军骑马在瘴江滨,
一笑相逢情意亲。
偶然再见谈前事,
感觉身处陌生人。
风随着玉尘飘扬,
避开酷暑回到过去。
八桂山河青翠葱茏,
为了你我留宴席长达十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邹浩在军队中参军的经历。他骑马来到瘴江边,偶然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们相互微笑,感觉情感更加亲近。他们聊起过去的事情,但作者感到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人。随着风吹动着玉尘,作者不再受酷暑的困扰,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八桂山河的美景犹如翠绿的宝石,为了这次相聚,作者愿意为朋友留下庆祝的宴席长达十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参军的经历和与老友重逢的情景。通过描绘瘴江边的景色和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的玉尘和酷暑、新盖和旧轮等对比形成了强烈的意象对照,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感慨。最后,八桂山河的描绘给人以美好的感触,展示了友情的重要性和作者为了友谊愿意付出的决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在读后感受到了友情和时光流转的深邃之美。

作者介绍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诗词推荐

水边犬吠隔疏林,篱落萧森日半阴。繁杏锁红春意浅,晚梅飘粉暮寒深。

*雪囊中无俗物。恣疏慵、有谁拘束。不患虚名,无荣无辱。佻佻几人相逐。独坐弦歌*盈卮。昂簪看、断云相续。池上游龟,洞前行鹤,风

江国陆郎封寄后,独自冠群芳。折时雪里,带时灯下,香面讶争光。而今不怕吹羌管,一任更繁霜。玳筵赏处,玉纤整后,犹胜岭头香。

未说离家日日晴,离家三日雨如倾。津头小吏询名氏,但道当年段墨卿。

人心如惊飚,飘忽无定时。默与身为雠,昼夜万里驰。兀兀形未凋,茫茫神先疲。所丧甚丘山,所得微稗稊。日月不相饶,矧可自伤夷。志憯剧镘锄,欲问孰能知。种苗须善本,本善苗必滋。养生须养心,心怡气不衰。学问自可求,予言岂汝欺。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霜天柿叶须收拾,咫尺山园底去迟。不是功名覊绊得,病来筋力费扶持。

道高清识自超殊,白璧黄金视若无。坐侧拥书皆是宝,望中森木尽为奴。朱帘画栋皆成俗,绿水青山可与娱。日有轻肥寻访去,每教留恋过残铺。

五股钗松黛色鲜,山家插鬓不成妍。道人见了都无用,付与云鬟雾鬓仙。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暮召从容对浴堂,归来院吏写宣忙。郢醪独赐尊常满,龙烛初然泪有香。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百官班里听恩制,争诵雄文出未央。

行乐非吾事,朋从慰此生。剧谈忘夜永,起立缓杯行。黄独幽人供,朱弦太古声。他年盛出集,不假退之评。

辘轳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衾当为谁。

长松修斡列承明,虎盼龙盘气貌灵。风度乍闻琴曲调,巢高初见鹤仪形。枝智能陛戟寒生槛,叶带鑪烟翠满庭。涧底山头各生殖,托根争似在青冥。

瓦上松雪落,灯前夜有声。起持白玉尺,呵手制吴绫。褭得征袍缝,边庭草又青。

渐老闲情减。春山事、撩心眼。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间。望极雅川,阳焰迷归雁。征鞍方长坂。正魂乱。旧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换。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如今霜尘满。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霜清黄犊健,土润小雨过,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