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乌夜啼(其四)》
拼音和注音
yè yè jiāng jiǔ zi , shí chéng chéng shàng t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石城:传说中的山名。古城名。在今河南林县南。古城名。在今安徽贵池西南。古城名。在今湖北襄阳。古城名。指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古城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北三十里石城山下。古城名。见'石头城'。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
夜夜:夜夜yèyè每夜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夜夜不得息。
九子:尾宿九星。九个儿子。枪名。指尧的九位贤臣:舜、契、禹、后稷、夔、倕、伯夷、皋陶、益。墨名。祝婚用。山名。指九子山。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乌生秦氏家,不从秦氏栖。
夜夜将九子,石城城上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