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作品评述

《暮归》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归家的情景和他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霜黄碧梧白鹤栖,
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
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
明日看云还杖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归家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黄叶飘落,碧梧树上有白鹤栖息。城上传来击柝声和乌鸦的啼叫,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回到家中,看到明亮的月光照在门前,月色皎洁。然而,他听到了附近有人家的捣练声,风声凄凄,给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南渡和北归的经历。他曾经南渡到桂水,坐船过阙,北归到秦川,听到了许多鼓鼙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经历了许多辗转和艰难,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过半百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明天他将继续看云,拄着藜杖。这里的“看云”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情景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不如意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感觉。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怕事真驽痾,老作入都梦。头颅今何似,尚复堪自送。联裾预登瀛,策马从上雍,年衰当亟去,恩大容力控。虽言解朝籍,尚予待祠俸。明年即八十,日月难把弄。著书则已矣,努力谋社瓮。

顽云蔀鹤岭,积雪明龟溪。枌榆社已到,斯焉卜幽栖。亦有好事人,除馆溪之西。门巷寄深窈,青山有攀跻。平生秉微尚,颇忻归兮。且可投吾簪,安能栖会稽。

直应归谏署,方肯别山村。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梦见君高趣,天凉自灌园。

李公知观听予劝。只恁未为长便。悟取水云清浅。玄妙心通显。木人手段非凡箭。便把三乘救援。射透个中宫殿。得见如来面。

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

石壁日初上,春山风乍晴。偶随黄犊出,闲傍绿溪行。幽鸟淡无语,落花如有声。回看飞瀑下,树杪白云生。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

元从个中来,却从个中去。云月团圆印海空,此是人间端的处。

只合山中度岁时,欲求闻达岂相宜。命轻似絮人争笑,心直如弦鬼亦知。怕见是非休看史,未忘习业尚耽诗。春风归去江南路,芳草满汀花满枝。

画角梅花吸晓寒,数声清彻碧云端。谁知有客愁无寐,一掬乡心不奈酸。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静有物外乐,甭无世间梦。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西晋盛,南风竞,二十四友皆为佞。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万里中原士马空,铜驼尚在宫门外。宋家二帝俱入金,神州陆沉古犹今。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相携及嘉月,采菱度北渚。微风吹棹歌,日暮相容与。采采不能归,望望方延伫。倘逢遗佩人,预以心相许。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前番风霜饱谙矣。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程程有好在,应惭愧。莫道官贫,胜如无底。随分杯筵称家计。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待儿官大,做奢遮会。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读书曾寄此轩头,官路归来十二秋。文酒故人无一在,蓬蒿荒径有馀愁。差池岁月辜金印,憔悴乾坤复布裘。却扫尘埃张旧榻,云中鸡犬笑淹留。

偶逢豺虎寝天关,事有当言耻口缄。不建侯藩控西北,别求何策保东南。幸投草野言无弃,退就山林老亦甘。束起旧书归旧隐,远依福曜炯台颜。

飞絮游丝舞作团,小楼春事又釭珊。锦鳞青羽书难觅,宝唾珠啼迹未干。蛱蝶芳魂花里瘦,蟾蜍清影月边寒。嗟予苦乏如皋技,莫怪蛾眉一笑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