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感兴三首(其二)》

出自宋苏舜钦的《感兴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jīng chéng xiōng háo ér , fèn jiàn chuǎng dì f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京城:(名)指国家的首都。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原诗

在昔帝舜日,光宅辟四门。

所宾无凶邪,德教日益敦。

末世多滥奸,九重严大阍。

捍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一关百力士,列立甃石温。

设官按尺籍,唱号于未昏。

唐末稍懈怠,尝值外使奔。

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狂呼啸虎豹,便欲倾乾坤。

赖有宰相在,不然神器翻。

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

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

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祖宗创业难,慎重在后昆。

勇夫犹重闭,况乃天子尊。

何罗犹宜察,况乃外寇屯。

兴语一及此,舌出反自扪。

吾家本寒微,世受朝廷恩。

欲奏鸱鸮诗,当涂谁荐论。

诗词推荐

有荣有辱,有利有害。有喜有忧相待。有得有失,自是有成有败。为人有生有死,但有形、必然有坏。休著有,自古来著,有有谁存在。好认无为无作,道无情无念,无憎无爱。无我无人无染,无著无碍。无心有消业障,这无无、人还悟解。无中趣,得无生无灭,超越三界。

浮生苦恼。尘世忙忙何日了。一旦无常。福致他人业自当。君还省悟。弃舍冤亲寻出路。万事都休。性命之中子细搜。

不值分流二江水,定应犹得且同行。三千里外情人别,更被子规啼数声。

过檐赫日昼如燔,睡转庭阴始一反。纵有诸人来问疾,毗耶居士已忘言。

同伴都分毛,麻鞋独入林。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敏手何妨误汰金,敢怀私忿斅羊斟。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沈。炽炭一炉真玉性,浓霜千涧老松心。私恩尚有捐躯誓,况是君恩万倍深。征途安敢更迁延,冒入重围势使然。众果却应存苦李,五瓶惟恐竭甘泉。多端莫撼三珠树,密策寻遗七宝鞭。黄篾舫中梅雨里,野人无事日高眠。

素领登朝旧,黄枢递直新。还持汉家节,坐福晋墟民。旆羽凌霜晓,袍花犯雪春。连云祖坛幄,隘道舞骖尘。檄楯边书息,羹羊府宴均。唐诗存雅俗,亥字访遗人。缘饰资良守,都俞重老臣。莫为朞月调,行此冠华绅。

仙槎江口槎溪寺,几度停舟访未能。自恨频年为远客,喜从异郡识高僧。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何日却飞真锡返,故人丘木翳寒藤。

北陆收寒尽,东风解冻初。冰消通浅溜,气变跃潜鱼。应节似知化,扬鬐任所如。浮沉非乐藻,沿溯异传书。结网时空久,临川意有馀。为龙将可望,今日愧才虚。

儿女心头尽,田园意上除。金银财宝与妻孥。物物般般,屏弃恰如无。却著人情事,堪嗟性蠢愚。不如一拨守清虚。无作无为,便是好功夫。

白雪如玉,皇人寿谷。白雪如霜,皇人乐康。还余驾兮归来,覃威德於八荒。

人喜相知自昔然,况君埋玉未多年。雄文一读千行泪,青眼相期万古传。已掇条枚收美实,更披沙石贮清泉。东齐倒掩无人语,火暖灯明手自编。

潘御迓从灵绪乡,箫吟欢动喜还堂。诗书余泽心犹古,桃李春风话亦香。卜筑已投山契合,奉甘先与菜商量。行边好语须听取,去却来时后会长。

花漏声干月隐墙。琯灰迎晓透新阳。物情渐逐云容好,欢意偏随日脚长。山作鼎,玉为浆。寿杯丛处艳梅妆。醉乡路接华胥国,应梦朝天侍赭黄。

朴住虚无撮住空。岂分南北与西东。丹砂只在笑谈中。性命不由天地管,一声珍重别山侗。羽轮飚驾赴蓬宫。

志士规模远,非时展布难。莫言南地暖,须念北风寒。楮贱伤财力,兵骄稔祸端。盛衰关气数,天下几时安。

山为灰,石为炭。水泉沸,百草烂。神予我,旱夺之。孰为是,骄不威,尚可弛兮。

去去出柴关,巾车古陌间。晨霜染丹叶,宿雾淡青山。登览身犹健,歌呼酒每悭。殷勤镜湖水,聊为照衰颜。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轩前无物但长空,孤月忽来东海东。圆满定从何处得,清明许与众人同。怜渠生死未能免,顾我盈亏略己通。夜久客寒要一饮,油然细酌意无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