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伯父二首

忆作行边别,相期到鹤州。
秋风惊过眼,落日懒回头。
华屋空遗憾,佳城足远谋。
无从扶柩哭,挥泪寄江流。

作品评述

《挽伯父二首》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忆作行边别,
相期到鹤州。
秋风惊过眼,
落日懒回头。

第二首:
华屋空遗憾,
佳城足远谋。
无从扶柩哭,
挥泪寄江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挽诗中的两首,表达了对伯父的怀念和离别的伤感。

第一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伯父告别时的场景。诗人回忆起当初与伯父相约在鹤州见面的情景,伯父离开后,秋风吹过诗人的眼睛,使诗人不禁流下了眼泪。落日西沉,诗人却不愿回头看伯父的离去,或许是因为离别的痛苦让他无法面对。

第二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伯父离世的悲伤和遗憾。华屋指的是华丽的住所,此处表示伯父的离世使诗人感到空虚和遗憾。佳城指的是伯父所在的城市,诗人认为伯父所在的地方离自己很远,无法亲自前往送葬,只能通过挥泪将哀思寄托于江水之上。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和死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悲痛和无奈之情。同时,诗词运用了秋风、落日等景物描写,增添了凄凉之感。洪咨夔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马上相逢处,春风在洛阳。陌头杨柳色,一一断人肠。

老树枯藤蔓草缠,萧萧独立傲风烟。涧池飞下如拳石,知有山灵护冷泉。

自铸铁成错,谁吹灰使然。俗情床上下,野趣蜜中边。花艳明光锦,苔痕白打钱。醉翁诗板在,山莫放童颠。

晚来幽独恐伤神,唯见沙蓬水柳春。破除万事无过酒,虏酒千杯不醉人。含情欲说更无语,一生长恨奈何许。饥对酪肉兮不能餐,强来前帐临歌舞。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到此令人忆漫郎,笔端妙语发天藏。泉声潄玉生秋思,不减湖中五月凉。

陈编历历复悠悠,蕉萃荣华一转头。秦客已游黄犬市,齐奴还起绿珠楼。君从海上寻方朔,我向山中觅许由。好学四禅同结夏,不须《九辩》独悲秋。

雌蝶雄蜂缀杏枝,此时此意妾心知。等閒绣在香囊上,寄与东风赠所思。

十年一别再从游,又见鱼书拜彻侯。人物只今何水部,风流不减柳苏州。白苹洲上春传语,乌鹊桥边草唤愁。报政不应迟五月,莺花紫禁伫归舟。

策杖南涧边,菖蒲如绿发。石乱水流分,山空鸟声歇。

乞以臣骸骨,下从樊濯原。生虽阙亲养,没拟报私恩。

求禄亦常事,出门宁自由?苦留虽惜别,细话却生愁。雨急投村市,钟残过寺楼。只应今夕梦,先汝到江头。

思蜀寸心折,归吴双鬓衰。今年脱虎口,昨夜梦蟆颐。死隔平时友,愁吟别後诗。江山应好在,谁记踏青期?

昔吾同年友,壮志各南溟。十年风雨过,见此落落星。秀者吾元茂,众器见鼎铏。许身稷契间,不但醉六经。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勿忧事不理,伯始在朝廷。

春风南浦暗销魂,话别来敲夜半门。赠我梅花清几许,此生难报丈人恩。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槐花漠漠向人黄,此地追游迹已荒。清论不知庄叟达,死交空叹赵岐忙。病来未忍言闲事,老去唯知觅醉乡。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关北关南霜露寒,瀼东瀼西山谷盘。簟纹细细吹残水,鼋背时时出小滩。衰发病来无复绿,寸心老去尚如丹。逆胡未灭时多事,却为无才得少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