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wú guān yīn yáng huà , shēng jiàng bā hóng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阴阳:1.古代哲学概念。2.日月运转之学。3.天气的变化。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升降:上升下降。盛衰。谓忐忑不安。评议高低优劣。指数量的增减。参见:[[升降]],[[升降]]
阳化:指男子生育机能。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
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
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
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