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十八黄龙寺画壁

胸次峥嵘落笔端,壁题留与老夫看。
枯槎尚倚春风力,苍竹从来自岁寒。

作品评述

《题李十八黄龙寺画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胸次峥嵘落笔端,
壁题留与老夫看。
枯槎尚倚春风力,
苍竹从来自岁寒。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黄龙寺的画壁上题字所写。他心情激荡,笔端流露出崇高的气魄。他将题字的事留给我这位老者欣赏。虽然墨迹已经干了,但是仍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力量,仿佛枯槎(指枯朽的船桨)还依靠着春风的力量。苍竹虽然历经岁寒,却依然挺立不倒。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讴歌。他的笔端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和豪情壮志。他将自己的创作留给后人欣赏,这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传承的重视。诗中的枯槎和苍竹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通过它们的对比,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枯槎倚靠春风,虽然已经枯朽,但仍然能够借助春风的力量前行,这暗示了人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寻求力量和勇气。而苍竹则象征着坚强和顽强的品质,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傲立于世。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生命力的赞美,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别来星纪两周天,梦想风标每慨然。靖退喜公今就第,奔驰愧我未归田。得闲正好哦诗句,乘兴何妨棹酒船。颇恨路长还病暑,无由一见话当年。

白首奉鱼书,萧然一事无。吏闲晨已散,人醉暮相扶。卷野收禾黍,连江下舳舻。山城君勿诮,东北是皇都。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雾围南山郁冥冥,狭谷荒风驱水声。只疑日失黄道去,又见雨含沧海生。如催病骨夜寒入,似送客心衰思惊。扬州青铜不在照,应有白须添数茎。

蜀国周遭五千里,峨眉岧岧连玉垒。岷嶓出水作大江,地砉天浮戒南纪。

山人修道几经年,闻说飡松足意便。时以断云完故衲,日将流水灌新田。常勤侣鹤岩崖下,寂静俦猿烟雾边。欲访未知何处住,料应霞举已成仙。

莫问神仙定有无,地灵断不着凡夫。我来便觉芒鞋好,飞上前山不用扶。

饱学兼内外,超然悟空无。是身任东西,乾坤一蘧庐。目前谩纷纭,一致总万殊。良欲行世间,不效山泽癯。

大隐悠悠未弃官,俸钱虽薄却心安。人方得意矜蜗角,天岂使予为鼠肝。佳日剧棋志旅恨,短衣驰射压儒酸。小桃杨柳争时节,载酒江头罄一欢。

拔蒲来,领郎镜湖边。郎心在何处,莫趁新莲去。拔得无心蒲,问郎看好无。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六鹤飞来松帐晓,菊迟梅早年光。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环佩暖回香。未问诰花金五色,新来乐事难量。双添雏凤趁称觞。争书八十字,分抱彩衣旁。

怀人空结九回肠。

得见明时下寿身,须甘岁酒更移巡。生情暗结千重恨,寒势常欺一半春。文武轻销丹灶火,市朝偏贵黑头人。自伤衰飒慵开镜,拟与儿童别写真。

古人底,今人底。道著道不著,一场没巴鼻。象王回旋,师子游戏,洎合扶不起。

一色烟云澹不消。两峰眉黛为谁娇。春寒犹占木兰桡。燕子似甘愁寂寞,海棠未肯醉妖娆。小园嫩约尚萧条。

摄提东直斗杓寒,骤觉中原气象宽。天为两宫同号令,不教春岁各开端。

白云殊不作俗态,流水更似知人心。溪边濯足溪上坐,樵唱一声秋满林。

亭子山之上,登之复隐山。每过深树下,常见一僧还。醉怯春风丽,游同夜月闲。可怜荒冢竹,碧血总成班。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