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拼音和注音
xī běi wàng xiāng hé chù shì , dōng nán jiàn yuè jǐ huí yuán 。
翻译及意思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词语释义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东南:东南dōngnán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西北: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望乡: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