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作品评述

这首诗是苏轼的《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它描述了天空、自然和艺术的奇妙之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水墨自奇绝,
瘦竹枯松写残月。
梦回疏影在东窗,
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
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
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
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
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
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
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
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
独与长铗归来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天空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艺术的力量和创造力。苏轼通过对水墨、竹子、松树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天地间奇妙景象的独特之处。他觉醒于梦中,看到了窗外稀疏的月影,惊奇于霜枝在夜间的生长。

诗中提到"生成变坏一弹指",意味着在一瞬间,一切都可以变得不再完整,从而认识到宇宙最初是没有任何事物的。苏轼认为,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普通的士人,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与诗人一样出色,画家的艺术作品和诗人的诗篇都是由灵感而生。

诗中提到龙眠居士,指的是文人画家龙眠,他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使龙池飞扬、霹雳交加。虽然诗人自己不擅长绘画,但他的诗眼同样能够洞察出艺术之美。龙眠不仅仅描绘了物体的外貌,还能将灵魂和骨髓表现出来。

苏轼建议自己与龙眠合作,或者自己拿起画笔写下少陵诗。他希望通过诗歌和绘画,将东南山水的景色吸引到自己的心中,使万象都进入他的心灵之珠。他希望与其他朋友分享他的书画作品,但他也愿意独自与长铗(指吴传正,另一位文人画家)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天地之美和艺术创造力的赞叹。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宇宙生成与变化的思考,以及对画家与诗人创作灵感的共同来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多样而富有张力,如天公水墨、瘦竹枯松、残月和霜枝等,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感叹。他通过将画家龙眠的才华与自己的诗眼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艺术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认可。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力。他通过对画家的赞美和对自己与之合作的渴望,展示了对艺术合作和交流的渴望。最后,他表达了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愿意独自享受艺术之美的情感。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创造力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家的赞美和对艺术交流的渴望。苏轼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示了他对于天地之美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对于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于合作和交流的重视。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水嫌岸窄要冲开,细荡沙痕似翦裁。荡去荡来元不觉,忽然一片岸沙摧。

修姱人物,元如许、谁把屏星留却。弄破峨眉山月影,似作平分消息。卷雾名谭,翳云长袖,未称三池客。且然袖手,人间烦暑方剧。分手未见前期,风前耿耿,目断斜阳角。亦欲乘风归去也,问讯故山猿鹤。紞鼓催鸡,挥弦送雁,转首成乖各。愿加飡饭,书来频寄新作。

江湖之秋,清入双眸。草木之春,温生两唇。髑髅眉底自照眼,赤肉团上无位人。门门得用,薄艺随身。观身因缘,芭蕉不坚。悟世幻化,木槿之谢。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应物现形,见闻闲暇。

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

停舟野渡头,客路恨悠悠。叶落风千树,种残月半楼。芦花双过雁,莎草独眠鸥。山鬼烧青火,飞来照髑髅。

别味中年畏,离筵近日频。青山千骑远,绿树一蝉新。典狱须吾表,穷涯亦我民。时因过周守,相与话推仁。

政和间,余卜筑宛丘,手植众芗,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黄山横鹜晓成围,后骑萧萧万弩随。当路豺狼宜一发,不须回首问狐狸。

无计奈愁何。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山椒斫寒翠,涧曲披玄图。写此一派润,化作万顷腴。谁知田中禾,粒粒心上珠。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椿。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给青油幢。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咙。为花作辨氏子,谬妄补入黄锺腔。耳

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雾雨臙脂照松竹,江南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嫣然,寂莫倾城在空谷。城中谁解惜娉婷?游子路傍空复情。花不能言客无语,日暮清愁相对生。

老爱屏山律,闲参洞室禅。幽居惟种竹,净社不名莲。院日留残局,床风掩断编。西林耆宿尽,怀旧一凄然。

凤衔科诏出祥云,底事儒林有逸民。四海声名难著我,一坡风月正宜人。镜留白发非遮俗,家酿黄柑可接春。只许诗朋自来往,素袍青履华阳巾。

孤云独鹤共悠悠,别作深宫一段愁。万乘旌旗何处在,白云犹似汉时秋。

熠耀非吾族,蟏蛸莫我知。韩凭飞处妒,庄叟梦时疑。琼玉含芳细,丝篁度曲迟。自当同羽化,蝉范任冠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