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士请赞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作品评述

《郑学士请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郑学士恭请赞颂,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郑学士(释宗杲)请人赞颂的情景。诗人自称受到了禅宗的启发,担负起传播禅宗思想的重任。他透过祖师智慧的门户,看到了一切,但却故意将自己的眼睛蒙住。他内心深处充满了黑暗,但却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然而,他的性格与气质却让人厌恶,即使他发怒时也不可理喻。最后,诗人以击碎茶瓶和白瓷碗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形象和抒情手法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诗人通过自我描绘,将自己比作一个参透禅宗的学者,担负着传播禅宗思想的重任。他选择将自己的眼睛蒙住,象征着他对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超脱。尽管他内心深处有黑暗,但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展现了禅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然而,诗人的性格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厌恶,无法理解他的发怒和行为。最后两句以击碎茶瓶和白瓷碗的方式作结,表达了诗人情感的爆发和他对外界的不屑和不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与世界的脱离感。它既表达了禅宗思想追求心灵自由的理念,又反映了诗人个性的孤傲和独特。这首诗词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构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诗词推荐

常守行庵,常清常静常常快。常搬载。日常宁耐。自是常交泰。真乐真欢,应物真常在。真无坏。真如光彩。得做真良价。

柱石中朝黄阁相,河山千古南州。多君谈笑觅封侯。朱轮**盖,锦带佩吴钩。满府治声歌五*,稍稍俊气横秋。今年寿席更风流。青云新甲第,一笑醉金瓯。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生涯小小落溪湾,妻子知时不说难。毕竟直钩为计拙,晚来无酒可销寒。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排云叫阊阖,披腹

步屧榕根晚,明河九面横。两禅方外得,一笑坐中成。云去天逾碧,星垂月自明。寒江正留客,倚杖看潮生。

大君膺宝历,出豫表功成。钧天金石响,洞庭弦管清。八音动繁会,九变叶希声。和云留睿赏,熏风悦圣情。盛烈光韶濩,易俗迈咸英。窃吹良无取,率舞抃群生。

农户竹林西,茅檐傍水低。黄鸡四五只,青韭两三畦。社翁醅堪漉,秋田秫又齐。老翁留客住,为具任山妻。

结客结英豪,休同儿女曹。黄金装箭镞,猛兽画旗旄。北阁芒星落,中原王气高。终令贺兰贼,不著赭黄袍。

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此生已是蹉跎去,每事应从卤莽休。虽作闲官少拘束,难逢胜景可淹留。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头最较幽。

鲁墟无复坏垣存,偶榜舟来入乱云。杜曲桑麻犹郁郁,桃源鸡犬亦欣欣。青围旧墅千峰立,绿引官河一脉分。我卜数椽差不远,得归何以报吾君?

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发不堪梳。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春风万万条。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闲携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诗境,回看岛屿青。

*中有个修行子,火院难离。只被推辞。恁不回头候几时。今朝不保来朝事,大限谁知。可*愚痴。直待荒郊咬齿儿。

从来三仕及三已,总落道人坐定里。滑稽社中黄发将,讵与阿朔论辈行。平生芋魁曾未错,粱肉宁殊腐肠药。百年兀兀且饱睡,梦事有无浑不记。久甘袖手菩提坊,饿死肯踏狙公乡。山林谁云迹如扫,天乞江湖娱此老。瘿然且吃诸方饭,汝自矻矻侬宴宴。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客宦去未得,山风来不迟。东湖霜后冷,北斗夜深移。老桧新翻叶,狂花故著枝。忧时恐无补,只益鬓丝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