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

池亭楚楚更堂堂,占得宽閒地一方。
花竹四时随处有,纵无人赏亦何妨。

作品评述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池亭楚楚更堂堂,
占得宽闲地一方。
花竹四时随处有,
纵无人赏亦何妨。

诗意:
这座池塘亭台优雅庄重,占据了宽阔的空地。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和茂密的竹子。即使没有人欣赏,也无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池塘亭台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对闲适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诗人通过形容亭台的优雅庄重,以及占据宽阔空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宽敞的氛围。花竹四时随处可见,显示了自然的丰富和多样性。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强调,即使没有人来欣赏这美景,也并不妨碍它的存在和价值。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宽闲生活的追求。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诗人展示了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舒适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融入了对自然、生活和心灵的思考,给人以静谧的美感和愉悦的心境。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初持小惠钓声华,禄厚官高誉转加。过客厨丰路碑炫,中朝赂重里言夸。黄金何但买身贵,多粟尤堪作传佳。百世倘无公论在,邪人浑指正人邪。

刻木如瓶粉渍之,挂林聊当酒家旗。我当物色登临处,亦复因之为解颐。

旧疹感春阳,岑岑體正尫。双胧便貉睡,一息寄龟肠。味减轑羹釜,心疑照弩觞。药苗行可采,更验太清方。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向者豺当路,如今虎在山。百年诸老尽,一段好风还。谁谓永嘉末,人犹庆历间。班心公定可,更可押廷班。

汲井辘轳鸣,寒泉碧瓮盛。欲为三伏美,方俟十旬清。梦忆黄公舍,徒闻韦氏名。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

所立共寒苦,平生同与游。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天淡沧浪晚,风悲兰杜秋。前程吟此景,为子上高楼。

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

渭上耕屯望一秋,鼓行那复更迟留。落星误尽痴儿辈,长说宣王抗武侯。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今年斟酌是丰年,社近儿童喜欲颠。半醉半醒村老子,家家门口掠神钱。

香断床帏冷未开,雨窗寥落满棂苔。休轻一枕江边睡,抛却腰金换得来。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黄溪方辍供,顿有仰山来。久怕羊肠险,小听松吹回。喜能浇渴肺,愁奈走饥雷。何日俱君谒,香凝燕寝开。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谿,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旧阴交盖处,草草遂离群。何意终天别,居然此地分。丰盈宜上寿,鼎盛忽西曛。遥想天台路,悲笳惨暮云。

柏梁新宠盛。长信昔恩倾。谁谓诗书巧。翻为歌舞轻。花月分牕进。迨草共阶生。接泪衫前满。单瞑梦里惊。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欢名。

往岁潇湘一相见,诗成野逸笔狂颠。近闻归住长安寺,松老书窗又几年。

浓染羽毛深画眉,晓来风日正晴时。只应自道新声好,啼遍后园花万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