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龙行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
上攲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
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瘖不吐。
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
嗟我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

作品评述

《起伏龙行》

何年白竹千钧弩,
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
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
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
神物所蟠谁敢侮。
上攲苍石拥岩窦,
下应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电走金蛇,
鼻息为云擢烟缕。
当年负图传帝命,
左右羲轩诏神禹。
尔来怀宝但贪眠,
满腹雷霆瘖不吐。
赤龙白虎战明日,
倒卷黄河作飞雨。
嗟我岂乐斗两雄,
有事径须烦一怒。

中文译文:
几年前曾用百万斤重的白竹制作的巨弩,
射杀了南山上的雪毛虎。
至今它的头骨上还带着霜冻牙齿,
仍然是四海毛虫的祖先。
东方已经长时间干旱,千里上下都是赤土,
三月行人嘴里喷出泥土。
碧潭靠近古城的东边,
那里居住着神灵,谁敢侮辱?
向上攀爬苍石,掩映在岩洞中,
向下奔流清河通往水府。
眼神闪动如电,迅速游走像金蛇,
鼻息如云,升腾如烟雾。
当年我曾肩负着圣图,传达皇帝的命令,
左右羲轩诏示神禹。
你如今却只顾怀抱宝贝,贪图安睡,
心中充满雷霆,但又默不吐声。
赤龙和白虎将在明天交战,
翻卷黄河成为飞雨。
唉,我怎能乐于斗争两雄,
有事发生时只需要懊恼一次。

诗意与赏析:
《起伏龙行》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神秘事物的崇拜。

诗人以白竹制作的千钧弩射杀南山的雪毛虎为开场,展示了自己的英勇和力量。诗中描绘了东方干旱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大地干涸的景象。碧潭的神灵象征着神秘与威严,诗人表示不容侮辱。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描写方式,描述了苍石拥岩窦以及清河通水府,展示了自然界的庞大和神奇。

诗人将目光作为电,鼻息作为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自己的威严和力量。诗人回忆起曾肩负圣图,传达皇帝命令的时刻,表达了自己曾有过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

最后两句“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嗟我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意味着诗人并不希望争斗和战争,只希望面对困难时只需要一次愤怒、懊恼即可解决问题。

整首诗通过描写神奇的形象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诗歌中揭示了作者对权力的渴望与倦怠,并表现出作者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岩头几处悬冰白,几作群羊化石看。

霍第疏天府,潘园近帝台。调弦三妇至,置驿五侯来。尚想欢娱洽,吁嗟岁月催。金坛分上将,玉帐引瑰材。决胜鲸波静,腾谋鸟谷开。白云淮水外,紫陌灞陵隈。节变惊衰柳,笳繁思落梅。调神和玉烛,掞藻握珠胎。怅矣欣怀土,居然欲死灰。还因承雅曲,暂喜跃沈鳃。

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吴宫季主恣骄奢,移尽江南百媚花。一旦狂风江上起,花随风散落谁家。

已是秋阴更夕曛,乱山高下起寒云。危楼愿见客何处,远笛不知人厌闻。身外流年波渺渺,眼前生事叶纷纷。此愁万斛谁量得,直为重拈庾信文。

残暑犹拖尾,新凉恰打头。酒方屯鲁郡,舞已彻伊州。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领童闲荷锄,埋核间群木。他人顾我笑,岂察我心曲。我欲千树桃,夭夭遍山峪。山椒如锦烂,山墟若霞簇。下照平湖水,上绕幽人屋。清香满邻里,浓艳蔽林麓。夺取武陵春,来悦游人目。花开复花落,知荣必有辱。荣辱苟能齐,人人心自足。须知我种桃,可以化风俗。

绿稠红欲尽,架竹引酴醾。葳蕤晴雪艳,汗漫无边际春风枝。燕莺相见晚,蜂蝶正忙时。芳辰似历块,乐事犹残棋。可怜香骨销,但有绿鬓垂。春归恨难挽,浮絮盈芳池。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韵胜初闻不记年,偶逢俄在软红边。山礬不遇南昌老,争得嘉名亚水仙。

伶俜乖拙两何如,昼泥琴声夜泥书。数拍胡笳弹未熟,故人新命画胡车。

龙涎染就,沈水薰成,分明乱屑琼瑰。一朵才开,人家十里须知。花儿大则不大,有许多、潇洒清奇。较量尽,诮胜如末利,赛过酴醿。更被秋光断送,微放些月照,著阵风吹。恼杀多情,猛拚沈醉酬伊。朝朝暮暮守定,尽忙时、也不分离。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

风俗嗟颓落,文章委下陈。出郊聊快目,谋野岂关身。本为搜诗去,徒成泥酒频。胸中知此事,眼底似无人。

密雪天街客履穿,更将羁思敌彫年。无人载酒谁同乐,有物烧愁便许燃。腷臆文章千牍上,萧条光景二毛边。我能知子今何赖,无用长于马腹鞭。

一副黄台话,离离咏种瓜。都来三十字,救得两官家。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

万里溟蒙起战埃,翩翩勒马出金台。同君远使山头去,如朕亲行岳顶来。野庙横斜挨老树,古碑颠倒枕荒苔。瞻天只有丹心在,香篆炉熏达九垓。

三十六峰当郡前,世间无此好山川。辞家上马消一日,去蜀题桥今七年。草奏南宫文似锦,紬书东观笔如椽。批风判露名花里,正是彭州二月天。

碧柳黄芦冷映门,荒陂寒水净涵村。深深留殿朝常闭,肃肃行营夜不喧。景似邱园宜避俗,事非风月总忘言。平生故有闲吟分,何物堪酬造化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