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溪光亭

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作品评述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溪光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决去湖波尚有情,
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
凭仗新诗与写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溪光亭"的园池景观。诗人苏轼表达了他对这个景点的喜爱和赞美。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溪光的赞美,认为溪光美丽而动人。虽然湖波已经消散,但是溪光依然存在,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诗人通过观赏和描述这个园池景观,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艺术创作的追求。首句"决去湖波尚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湖波的离去的感慨,但他认为溪光依然美丽动人,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两句"却随初日动檐楹"描绘了初日的光辉照射下,溪光在园池中闪烁动人,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园池景观的独特感悟。诗人认为溪光之美难以通过传统的绘画来表现,只有借助新的诗歌创作才能真正描绘出它的美丽。这表达了苏轼对诗歌艺术的自信和对创作力量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溪光亭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传统绘画的思考和对诗歌创作的价值肯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悟,苏轼将溪光亭这个园池景观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波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阴霜策策风呼虓,羌贼胆开凶{左凶右炎}豪。赤胶脆折乳马健,汉野秋穟黄云高。驱先老尩伏壮黠,裹以山壑鬼莫招。烽台屹屹百丈起,但报平安摇桔槔。喜闻羸师入吾地,主将踴跃士惰骄。神锋前挥拥胜势,横阵立敌俱奔逃。不知饵牵落槛穽,一麾发伏如惊飙。重围八面良难度。相顾无路

诏书夜下走风雷,清晓州门拜敕回。天上六龙归禁阙,人间一雨到根荄。江边时日将舒柳,雪后春光欲到梅。白首放臣随众喜,故儿深酌手中杯。

高下横斜薄又浓,破窗疏户苦相攻。莫言造物浑无意,好丑都来失旧容。

水从照亭来,荡澜涵秋净。楼台阚空渺,倒影入明镜。溪山久寂寥,胜游谁与并。新月生暮寒,讴歌发渔艇。

金行秋令。白帝朱宣。司正五雉。歌庸九川。执文之德。对越彼天。介以福祉。君子万年。

我读晁子诗,十语九慨伤。长川日夜逝,鬓发空苍浪。君家出世学,无生亦无亡。乡谓法幢立,何乃槁木僵起灭不满笑,古来共揪行。岂其捏目华,解翳海印光。我酒愧薄薄,未能暖愁肠。申以春风芽,一沦万虑忘。慧刀傥未割,会且掀禅床。锦里有逢迎,谨避舍盖堂。居然足音跫,好在故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

山前邻叟去纷纷,独强衰羸爱杜门。渐觉一家看冷落,地炉生火自温存。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地著禅魔。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足濯长江万里流,手提三尺龙泉游。胸中一片英雄气,生不杀奸死不休。

春到梅梢日自和,动人芳气不须多。清肌瘦骨如冰玉,瘴雾那能柰子何。

晓廏,塞翁一笑欲何如。西郊或有閒迎送,却向东家借蹇驴。

纷敷北轩植,移劚来中园。微雨一飘洒,咄咄芽蕊繁。轻黄吐双蕉,寸碧罗丛萱。更怜二棕榈,远结蜀土根。清风落檐楹,翼羽何翻翻。惟此松竹姿,洒然出尘昏。众芳自争妍,正性中独存。愿秉岁寒操,翠色蔼君轩。

五百云霞侣,同胞生佛家。不贪三昧酒,共驾一乘车。猿馈霜余果,僧烹粥后茶。我来无供养,唯读妙莲华。

天教微雨净纤埃,重我登临一度来。山姓尚随轩帝号,诗龛谁继谪仙才。云扶缝节中天起,地拔青莲四面开。鳌禁半生真浪迹,不知乡国是蓬莱。

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

苍崖观出日,依稀自扶桑。初如浴咸池,苍苍或凉凉。渐若宾阳谷,赫赫复煌煌。海滨升霞彩,贯地万丈长。摄提御天衢,一照明万方。不愿发五色,不必呈九光。无用现重轮,无贵珥青黄。吾心愿吾君,盛德如朝阳。照临冒下土,威名烛无疆。不复迭而微,常进炽而昌。蚁行理虽切,丸跳

孰是文之用,兹其道所藏。典谟书浑浑,晁董策洋洋。唐宋建长策,韩欧蹈大方。过庭诗礼次,归更议其将。

莫言白雪少人听,高调都难称俗情。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