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经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作品评述

《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非得用来做富贵之物,柔和的笔墨却误入儒家文化。
此时心境舒畅,自然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清净是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
半段偈语就像莲花从水中生长,幽香弥漫满室。
消散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得到最纯粹的精髓。
行迹似乎是桃花源中的游客,身披竹编的符咒。
华夷之间涉足官吏之事,巴蜀和汉地的州县都掌握在手中。
草木倾心向往君子的品质,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
隐藏功绩的桑树突然获得了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丰盈。
圆满的寂静期待超越,枯萎凋残的幸运已经苏醒。
解开空的袋子是愚蠢的行为,破坏景色的谷地是何其愚昧。
几日遵循回归的车辙,东菑的庄稼几乎要丛生荒芜了。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年轻壮年人才不应该被用来追求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柔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非被误用于功利之事。接着,诗人在读经时心境舒畅,与道相伴,体现了他对于读书修身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散材诚独善”和“正觉岂无徒”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的散文材料和正直觉悟的赞美。他认为散文材料的清净是一种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的美好愿景。诗中描述了莲花的生长和桂花的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的羞愧和讲授义理得到纯粹精髓的情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诗的最后部分,则以一种略带忧伤的语气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及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之事,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不该被用于追求功名富贵,温和的笔墨误入儒家之门。
此时斋心得到闲暇,心境高远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纯净是独善的,正直觉悟不会白费。
半段偈语如莲花出水,幽香满室桂花炉。
消除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获得至纯的精髓。
行踪像桃源中的游客,身着竹编符咒。
无论华夷参与官吏之事,巴蜀与汉地融合于州县之图。
低头草木怀念君子,回忆移风易俗的吝啬人。
隐藏的桑树突然有所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富饶。
完美的安宁期待超越,凋落的幸运已经苏醒。
无谋地打开空的袋子,破坏景色的盆地多么愚蠢。
几日沿着归途,东菑即将荒芜。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雅致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人不应该用壮年时光追逐功名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温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不应误用于功利之事。他坚持认为散文材料的纯净是一种独善的美德,正直觉悟绝不是无用功。这些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莲花生长和桂花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羞愧和讲授义理的纯粹精髓,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美好愿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带有一丝忧伤色彩,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到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事务,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回忆吝啬之人带来的风俗变迁。这些描写既展示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高尚和纯粹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对于修身、追求真理和美好人文的理想化情感。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羊士谔的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诗词推荐

服殷自古称文王,几见符膺把纣亡。谁谓老奸亟篡事,禅台空立在繁昌。

倾坐仙姿掩石麟,奉章车府应观宾。谢庭早占芝兰族,禹会初陪玉帛臣。削牍西清催笔距,赐衣中禁换袍银。东归待看荣乡品,年似终童禄及亲。

默然内守。混里倾阳无中有。有里何如。独体圆通照海珠。神清气秀。游奕丹天明如昼。上下无拘。密布灵华满太虚。

生得粟来大,妆成蜡样黄。落金遮蚁穴,酿蜜满蜂房。月下高低影,风前远近蚝。夜深清到骨,幽梦绕胡床。

昔公安在见何晚,宁欲霜埋不受春。不是三生曾一面,宁堪开向世间人。

精蓝端未下云居,况复僧中有后湖。理障禅那俱坐断,颇尝游戏到诗无。

石路多盘折,秋阳向郁蒸。矮墙低贴水,老树倒悬藤。白发腰镰叟,缁衣顶笠僧。村醪何处问,更入乱云层。

江边孤寺旧曾经,重枉骊驹当短亭。落日催人心去住,东风回首泪飘零。魂归但觉枫林黑,书就终期汗简青。归隐我无冲凌晨气,相思时望少微星。

月冷风清三径竹,猿啼鹤唳一窗云。开门放入前山翠,试把星儿柏子焚。

水泛将晴雾,山行欲雨云。鸥翻随渚见,鸡近隔林闻。

高岸眼看为谷,寸根手种成阴。一卷楚骚细读,数行晋帖闲临。

相庭贻庆远,才子拜郎初。起草徯仙阁,焚香卧直庐。更深河欲断,节劲柳偏疏。气耿凌云笔,心摇待漏车。叨荣厕俦侣,省己恧空虚。徒斐阳春和,难参丽曲馀。

霜树鸟栖夜,空街雀报明。碧山相倚暮,归雁一行斜。(并见张为《主客图》)

不愿诸侯友,那容天子臣。贞乎宁绝俗,隐也不违亲。

□□□□□□□,□□□□□□□。八表顺风惊雨露,四溟随剑息波涛。手扶北极鸿图永,云卷长天圣日高。未会汉家青史上,韩彭何处有功劳。

头颅百皱发又白,两手扶犁更出来。拈起旧时毡拍板,大家看我舞三台。囉囉哩,囉囉哩。无处有月波澄,有处无风浪起。

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怜君解比人间梦,?芝有梦斋,子由作铭。?许我时逃醉后禅。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高城石井下成池,对自初分混沌时。虽小古今无涸溢,却怜江海有盈亏。

庄生述天理,老固当念佚。举世用自劳,谁能以为必。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代言辍帝右,作藩辅王室。承颜向兹地,园宇乐永日。佳树发已繁,修竹移未密。春禽时弄吭,清景付吟笔。朱金待金构,荣美安与匹。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