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省斋九月十日

恰说重阳又罢休,奈何乌兔去悠悠。
可怜节后人心别,未信花前蝶意愁。
病里不禁三盏酒,客中虚负一年秋。
来年昨日登高兴,强健还能痛饮不。

作品评述

《次宋省斋九月十日》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恰说重阳又罢休,
正说重阳又罢休,
刚刚提起重阳节又结束了,
刚刚谈及重阳节又结束了。

奈何乌兔去悠悠。
可怜节后人心别,
未信花前蝶意愁。
病里不禁三盏酒,
客中虚负一年秋。
来年昨日登高兴,
强健还能痛饮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杨公远在重阳节后的心情和境遇。他感叹时间的流逝,犹如乌兔般匆匆而去。他感到遗憾的是,重阳节过后人们的心思已别,不再关注这一节日,就如同花开时蝴蝶的离去一样令人愁苦。诗人处于病榻之上,他不禁喝了三杯酒,虚度了一个秋天。他希望明年的登高活动仍能欢乐,而自己能够健康地痛饮不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重阳节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重阳节的短暂和人们的疏离感与花开蝶去的情景相媲美,以突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借重阳节之际,表达了对人情冷漠和时间匆忙的感叹,以及对健康和欢乐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音节抑扬顿挫,行云流水,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兴亡天数亦人谋,战艦蒙冲一炬休。雪浪如山限南北,不湔江令沈侯羞。

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皇矣艺祖,九圃是式。至哉柔祗,万彙允殖。保兹嘉邦,介我黍稷。酌本告虔,作配无极。

初岁二之日,言出东城闉。缇骑隘重乳,淤车坌行尘。原野信滋腴,景物争光新。青畴隐遥壩,弱柳垂芳津。隐卒具威械,祭墦列重茵。俗尚各有时,孝思情则均。归途喧鼓铙,聚观无富贫。坤隅地力狭,百业常苦辛。设微行乐事,何由裕斯民。守侯其勉旃,亦足彰吾仁。

御风南去觉泠然,今日无惭御寇仙。庐岳奇峰将出地,丰城宝气已连天。诗书未敢当谋帅,忠信由来可涉川。正仗江神扶羽翮,解帆江浦夕阳边。

伯伦无他文,一颂自不朽。渊明饮酒诗,乃至二十首。未易多寡论,俱能金石寿。我乏二子辞,徒然老耽酒。

茂林修竹更清泉,笑里相逢到酒边。一片闲云了无着,共他风月自今年。

芒屨方疑湿,天晴迳又乾。由来云在下,木杪是栏干。

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

人正肇届时多祜,凤历惟新景载阳。双阙布和云气郁,千门献寿玉声长。东风入律三边静,北斗回春万物芳。朝暇肃诚颁睿藻,缙绅交抃捧尧章。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青青谷口自披榛,断取它方宝界新。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

水腹鱼龙宅,山腰鼓吹衙。

多病淹歹岁,初寒悄独吟。云容乍浓淡,秋色半晴阴。篱菊催佳节,山泉响夜琴。自能知此乐,何必恋腰金。

不堪风雨夕,憔悴在孤舟。泪与波声湿,灯萦暝色秋。梦犹疑赤壁,目已断黄州。此际君知否,湘妃自可求。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必。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後,事付何人笔。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鹦鹉陇下鸟,能语奇羽毛。罗罻巧相致,琱笼关鐍牢。长怀故园树,烟雨落空巢。万里迁泽国,舟舆□□劳。正平托物赋,健笔不停操。千载访陈躅,晴沙葭菼高。珍禽不复见,慨想若人豪。处士起河朔,英风拔时髦。文章俪坟诰,俛就犹诗骚。儿汝命杨孔,奴兵视刘曹。奸雄可奈此,束之

曲水流觞迹易陈,水边那复御厨珍。茶烟永日看轻颺,槐火今年又一新。邻舍未应烦束缊,官庖犹幸有舆薪。须公更试长檠夜,賸照歌台拂镜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