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章

挥洒霞笺寄陇头,双钤题处紫云浮。
儿家曾掌司花印,总领曾城十二楼。

作品评述

《篆章》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梁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挥洒霞笺寄陇头,
双钤题处紫云浮。
儿家曾掌司花印,
总领曾城十二楼。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有关篆刻和官职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曾担任过司花印的官职,以及曾经统领过城中的十二楼,来表达自己的官场经历和成就。诗词中洋溢着自豪和自信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篆刻艺术和官职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官场经历和篆刻技艺。首句"挥洒霞笺寄陇头"意味着诗人以红色的笺纸书写篆刻作品,并寄给陇头。这里的"洒"意味着诗人的笔墨挥洒自如,展示了他对篆刻艺术的熟练掌握。

第二句"双钤题处紫云浮"描绘了诗人的篆刻作品被官方认可和赞赏。"双钤"指的是两个官方印章,"题处"表示篆刻的作品经过批准和题字。"紫云浮"则象征着篆刻作品高雅卓越,得到了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接下来的两句"儿家曾掌司花印,总领曾城十二楼"揭示了作者曾经担任过司花印和城中十二楼的总领。司花印是明代官场中的一种官印,而十二楼则是明代京城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官职和职责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地位和成就。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篆刻和官职的热爱和自豪感。它展示了作者在明代官场中的成功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篆刻艺术的追求和对官职的珍视。这首诗词在表达自我价值和对事业追求的同时,也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官场文化的特点。

诗词推荐

泥淖停牛屋,风埃坐篑床。绛人难讳老,楚客自嫌狂。浪迹江湖大,回头日月长。村村有饼饵,正可不贲粮。

九日亭成气象高,宰君乘兴几回过。山怜峻极凌霄汉,路爱幽深入薜萝。长恐泛杯篱菊少,不愁落帽海风多。香醪正熟芳时节,对此年年奈醉何。

怪底穷冬凛冽天,一枝香艳媚尊前。未应黑帝专司杀,谁道青阳独斡权。冷伴素蟾斜弄影,轻飞么凤欲相先。坐中人是王夷甫,幽韵清标两半鲜。

窪然石壁罅,涓涓如丝绳。其人指此泉,下去为沧溟。旁有玉蟾蜍,空中底方平。视之鼻通尻,彻竅刻画精。泉从鼻聪入,可止不可盈。欲问已无人,我亦悟我生。惜哉烟火食,滓我朝清明。

我生求羽化,斋沐造仙居。葛蔓没丹井,石函盛道书。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山空蕙气香,乳管折云房。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三更礼星斗,寸匕服丹霜。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我本湖漘一漫郎,生来住处波茫茫。时寻画舸破烟水,菰蒲满路荷花香。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船头鸥鸟日来往,溪上风月相迎将。一行作吏便相失,合眼灵运春池塘。纷纷雁鹜实可厌,纸尾姓字随低昂。簿书终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难相忘。公余赖有数椽在,疏棂两行如船装。

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崇陵访沈空遗恨,郢国怜怀若有人。收拾金缯烦庙算,安排钟眉颂宗臣。小儒何敢知机事,终望君王赦奉春。

康成迹寄书带草,玄德祥标羽葆桑。名与此山俱不朽,何如烟杪郁苍苍。

四山木叶绿交加,数架茅茨是我家。窗隙微风入飞絮,竹边清露养孤花。得眠稳寐梦须好,无句不幽诗可夸。底事年来祗流汗,文书埋没鬓毛华。

一麾新命古三齐,白首沧洲愿已违。轩冕从来为外物,山川信美独思归。长天极目无飞鸟,积雪生光射落晖。腊候已穷春欲动,劝耕犹得览郊圻。

归帆东泊胥门下,夜半菱歌起白苹。今日平湖皆小艇,不知谁是唱歌人。

天宇长闲,飞仙狂醉,挼云碎玉沈空。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不怕寒生宝粟,深调护、犀幕重重。瑶林里,疏梅献笑,小萼露轻红。瑞龙。香绕处,云间弦管,尘外帘栊。须烂醉流霞,莫诉千钟。闻道蟠桃正好,蓬瀛路、消息潜通。飞琼伴,偷将春色,分付入芳容。

鱼水欢浓更月氐,便呵氐族使耕炊。浮云蔽日何难见,独有操琴赵整知。

眼前未见古龙湫,望望前山景自幽。红日一门千嶂晓,翠峰双耸半空秋。风高落木无边下,气劲閒云逐处收。要识雁山真面目,直须霜后一来游。

环天持轴促留题,如翅之云覆墨池。我有愁丝络鳌极,余丝风翦推梅枝。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万井笙歌遗俗在,一◇风月属君闲。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乱红深紫过群芳。初欲减春光。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留国艳,问仙乡。自天香。翠帷遮日,红烛通宵,与醉千场。

远山凝黛口凝脂,妆就慵来坐矮簃。出候君王临早御,归来便殿与围棋。

汉家行赏尽论功,祸福於人岂易穷。解把旧恩酬项伯,独将大义斩丁公。

一曲长歌浙水寒,绨袍空往又空还。咸阳若有山东志,莫放萝秦又出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