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评述

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清平乐·春归何处创作背景

  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诗词推荐

斗酒故人同,长歌起北风。斜阳高垒闭,秋角暮山空。雁叫寒流上,萤飞薄雾中。坐来生白发,况复久从戎。

婉约

投老殷勤向物华,风前犹欲拾余花。更将梦逐残红去,遍入长安百万家。

婉约

蒿火目。藜羹腹。书生宁有封侯骨。长须奴。下泽车。艰关险阻,谁教涉畏途。半生落漠长安道。一事无成双鬓老。南辕胡。北辕吴。功名富贵,情知不可图。槐安梦。鼓笛弄。驰骤百年尘一哄。陶渊明。张季鹰。一杯浊酒,焉知身後名。有溪可渔林可缴。须信在家贫也乐。熊门春。*江云

婉约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婉约

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宿草芊锦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婉约

平无无饮量,难与醉乡期。老委青云志,空听白纻辞。寒烟昏塞口,残月淡娥眉。此际天涯客,凄凉只自知。

婉约

万夫饿腹待仓储,三户穷民守破圩。疲瘵不禁鞭挞甚,长官对酒且欢娱。

婉约

旧时曾咏木兰幽,旧藁飘零莫自收。老境不妨花因发,人今白尽十分头。

婉约

天地中间一叶舟,与鸥等是此生浮。江淮千里水天碧,南北六朝烟树愁。浪挟禹功吞巨海,寺骑娲石碍中流。渔蓑不涉兴亡事,自醉自醒今白头。

婉约

潇洒幽轩好,清间令尹才。庭虚走泉响,门静对山开。夏可捐班扇,风如到楚台。羡君成吏隐,终日远纷埃。

婉约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音徽日夜离。缅邈若飞沈。王鲔怀河岫。晨风思北林。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伫立想万里。沈忧萃我心。揽衣有余带。循形不盈衿。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婉约

展墓归来春水服,桥头望月正如钩。桥成未用问谁住,意远应同逐水流。天外雁凫何足许,人间鹿豕可仝游。须知□□□□□,莫说存耕知有秋。

婉约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婉约

炎炎千室热如烘,亭压山头独有风。雨意生狞云彩黑,秋容细碎树枝红。半天斜日归心动,一面平川醉眼空。地是梦魂无所得,人间岂少翠微宫。

婉约

月出前山青黛寒,雁声遥下碧云端。草根错认骊珠吐,自是西风白露团。

婉约

黄消鹅子翠消鸦,簟拂层冰帐九华。裙缕褪来腰束素,钏金松尽臂缠纱。床前弱态眠新柳,枕上回鬟压落花。不信登墙人似玉,断肠空盼宋东家。

婉约

体道前贤,礼乐为先。纵横逸豫,言发自然。多知博物,文德心悬。孰能若此,宇宙推迁。

婉约

郁郁芳兰,佩服珍之。温温恭人,福屐绥之。

婉约

跨险盘危压古州,至今传号越王楼。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声绕槛流。

婉约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婉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