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子读书堂

为公相与年犹小,拾芥明经意转非。
惟有城南贤父子,读书元只为传衣。

作品评述

诗词:《陈氏子读书堂》
朝代:宋代
作者:袁说友

中文译文:
陈氏子读书堂,
朝代盛世,有一位名叫陈的孩子在书堂中读书,
为公相与年犹小,
他与同窗的小伙伴一起,虽然年纪还很小,
拾芥明经意转非。
他们捡拾着经书中的细微之处,领会其中的深意。

惟有城南贤父子,
然而,只有城南的陈家父子,
读书元只为传衣。
他们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承家族的衣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世时期的场景,年幼的陈氏子在读书堂中与同窗们一起学习。他们虽然年纪尚幼,却能从经书中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对知识充满渴望和理解力。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陈家父子的读书目的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传承家族的衣钵,继承家族的文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描绘了宋代盛世时期一个小孩子的读书场景。作者通过描述陈氏子与同窗们一起阅读和学习,展示了年轻一代对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诗中的"拾芥明经意转非"表达了他们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和对经书深意的理解。然而,诗末点明了陈家父子的特殊目的,他们的读书之路是为了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而非功名富贵。这种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和教育的理念,显示了诗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家族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场景,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知识的追求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保持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桫椤古树常占岁,在昔曾看北海碑。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荣悴向何枝。

溪上秋来境倍佳,附城犹尔况村赊。却嗟政尔营行棹,不得于兹理钓车。

市井萧条烟火微,两衙散后雪深时。若无一曲传金盏,争奈衰翁两鬓丝。

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红莲一枝瑰子鲜,白莲一枝雪样妍。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不见采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戈戈。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

童子争寻鹁鸽饭,医翁日曝虾蟆衣。欲赓楚客咏餐菊,却媿周人歌采薇。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安分随缘事事宜。平生快活过年时。长歌赤壁东坡赋,又咏归来元亮词。开八扰,望期颐。人生如此古犹稀。香飘金粟如来供,岁岁今朝荐酒卮。

茧纸奇踪绝,龟趺古意长。怜渠风雨厄,为尔屋庐藏。寂寂閒庭静,迢迢永昼忙。伤心三废碣,犹识汉文章。

本来无住不名家,唯有西乾路不赊。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王乔古仙子,时出观人寰。常为汉郎吏,厌世去无还。双凫偶为戏,聊以惊世顽。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纷纷尘埃中,铜印纡青纶。安知无隐者,窃笑彼愚奸。郭纶?纶本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不赏。自黎州都监官满,贫不能归。今权嘉州监税。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路不倾欹即易开,若添人迹便尘埃。刘龙岂为含幽阻,只要红尘不到来。

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虚室寒灯静,空阶落叶飘。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

风蟾成晕露成霜,玉箭添筹怨漏长。四载归心同骑省,半分仙骨过东阳。惊猿久负排巢客,乘驷谁轻喻蜀郎。掩鼻裁诗多感慨,吟馀星斗转秋潢。

兹辰何太喜。久雨见红日。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亭秫。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

已断鹰隼猜,仍叨主人惠。皎洁静天姿,双栖莫相忌。

春晚落花飞藉草,月明惊鹊堕栖枝。人归望濶江天暮,梦断愁深夜漏迟。

雪里东风未过江。陇头先折一枝芳。如今疏影照溪塘。北客乍惊无绿叶,东君应笑不红妆。玉真爱着淡衣裳。

凤龙虎豹无凡文,墨池太玄之裔孙。至宝不琢粹璞具,犹有太古羲易淳。渝州别驾未足论,啸歌已是腾清芬。一钱不输县官手,饱食长歌耕垅云。生朝佳气氤氲集,欢声一境听洋溢。愿从黄童至白首,年年击壤歌君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