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伟观山亭二首

软红尘外耸嵯峨,题品先曾属老坡。
立脚愈高天愈阔,静看舟揖驾风波。

作品评述

《江湖伟观山亭二首》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屹立于纷扰尘世之外的山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照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软红尘外耸嵯峨,
题品先曾属老坡。
立脚愈高天愈阔,
静看舟揖驾风波。

诗意:
诗的开篇以"软红尘外耸嵯峨"来形容山亭,意味着它屹立于纷扰繁忙的尘世之外。接着,作者提到自己曾经在山亭上写下过诗篇,这使得山亭有了一种文化底蕴。在山亭高处立足,心境也变得更加开阔,能够远离尘嚣,静静地观望着船只在波涛中驶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受。"软红尘外耸嵯峨"这句描写使人感受到山亭的高耸和超然,它仿佛是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净土。山亭成为了一方荒山野岭中的一片净土,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和纷扰,给人以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在这座山亭上,作者曾经写下了许多诗篇,"题品先曾属老坡"这句表达了山亭曾经承载过作者的文化情感,使得它更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山亭的高处使得视野更加开阔,"立脚愈高天愈阔"这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亭高处的心境变化,感受到了更加辽阔广袤的天地。

最后两句"静看舟揖驾风波"将视线聚焦在船只行驶的风波之中,山亭成为了观赏船只往来的理想地点。这里既有宁静的山亭,又有外界的喧嚣和波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在意象上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动荡相对立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亭的独特感受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通过山亭与尘世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的向往,寄托了对安宁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十月水西寺,兴穷还为留。净坊深闭雨,虚阁暗藏秋。妄尽霜中叶,身闲水上鸥。知几伤太白,五月念貂裘。

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诏许群臣亲受籙,步虚声裹认龙颜。

公府丰暇豫,真成弃掷春。招邀俱胜友,粒温醉芳辰。花艳农无敌,文锋健有神。犹胜拥朱墨,终日坐埃尘。

秦子死南海,旋骨还故墟。辛勤一生事,空得数编书。琅琅巧言语,玉佩联琼琚。知者能几人,憎者颇有余。书生事业薄,生世苦勤劬。持以待后世,何足润槁枯。兴怀及昔者,使我涕涟如。道路阻且长,悲哉违抚孤。

政恐东皋穑事悭,晓霞拥日作平安。禽声便与知风暖,梅影潜摇碧砌寒。幽谷定迁莺啭巧,芳郊滋喜燕泥乾。吾君勤俭宽宵旰,富入仓箱亿兆看。

老大相望寄一州,故人鄙我倦追游。应知命驾无各里,惆怅山堂暮雨秋。

青衣梦破满林烟。一掷乾坤亦偶然。僧屋翠微看月上,江上犹似永初年。

城中无隙地,阁上有余天。白雪重湖浪,黄茅五岭烟。高楼南蜃涌,大字北鸿连。总是诗之具,收归作画传。

惜汝今何恃,言来泪满襟。死生虽分定,襁褓累人心。饥买邻家乳,寒劳祖母针。岂知泉路隔,时发繐帷寻。

舆曳入崔嵬,连天雾不开。惊波掀过雨,细路滑苍苔。瞰下忧鱼葬,凌高被岛猜。垂堂千古戒,底急为名来。

千林草树静相依,来往寻诗坐钓矶。地近青春惟鸟雀,夜来新水到柴扉。中原落日愁多梦,万里沧江定不归。拟向鹿门为地主,不妨常著芰荷衣。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记得年年。阿奴碌碌,常在眼前。彩舫吴天,锦轮蜀地,阅尽山川。今年苦恋家园。便咫尺、千山万山。但想称觞,三荆树下,丛桂堂边。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木落山空君未归,我行江山几依依。山空木落有佳处,政尔待君相发挥。

和诗韩国老,见比以宣尼。引彼返鲁事,指予来西畿。日星功夫大,麋鹿分同微。华衮承褒借,将何答所知。

楚有吹竹者,工作百兽音。削格为尔多,滔滔宁适今。尝俾范驰驱,终日无一禽。复之傥或可,诡遇亦何心。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王门之书祖始兴,他帖阁本皆洞精。独余此帖难强名,妙处顿使俗眼惊。唐人硬黄昔流声,纸古墨暗如晨星。儿曹缄口勿浪评,更看羲献森阶庭。

烟水苍茫古岸高,危楼缥缈枕波涛。山围粉堞青屏合,桥跨长淮百舰牢。争战往年空故国,登临行客叹前朝。青旗试问谁家酒,风雨蒹葭晚渡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