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生下第还蜀

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
妄儒泥於鲁,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讨源流。
遂令学者迷,异说相交钩。
黎生西南秀,挟策来东游。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輈。
自云喜三传,力欲探微幽。
凡学患不强,苟至将焉廋。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
经通道自明,下笔如戈矛。
一败不足衂,後功掩前羞。

作品评述

《送黎生下第还蜀》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黍离不再美味,孔子修春秋。
扶持王室,贬低吴楚。
制定重大法令,适用于诸侯。
妄儒沉迷于鲁国,甚至说废周朝。
大旨已经明确,如何追究源流。
结果导致学者迷失,异说纷纭交织。
黎生才情出众,带着文凭东游。
但官员却不见其才,春天的霜冻使其归程困难。
自称喜欢研究三传,渴望深入探索微妙之处。
学习的困难在于不够坚强,稍有成就便会止步。
圣贤的言论简明而直接,谨慎避免迂回的追求。
经典的道理自然明了,写作时要像戈矛一样有力。
一次失败不足以使人灰心,后来的成就将掩盖过去的羞愧。

诗意和赏析:
《送黎生下第还蜀》通过对时代风云和学术推究的反思,探讨了社会的变迁和学术的困境。诗中描绘了黍离、孔子、扶王、吴楚和周朝等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黎生这个寓言化的人物,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的忧虑和对学术困境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黍离不再美味,孔子修春秋,暗示了黍离政权的衰落和孔子对历史的整理和传承,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学术的责任。

其次,扶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和权力的游戏,以及制定法律法规对诸侯国的影响。这一部分反映了政治的黑暗与权谋的复杂。

接着,妄儒泥於鲁,甚者云黜周,暗指学者们陷入狭隘的学术争论和对传统的执着,乃至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怀疑。这一部分表达了对于学术畅达和独立思考的呼吁。

最后,黎生的形象则代表了一位有才华的学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他怀揣学识和热情,却遭遇官僚主义的阻碍和社会环境的冷漠。这部分揭示了学术困境和个体奋斗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对比和对照的手法,通过历史人物和寓言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学术困境的关切。它表达了对于历史、政治和学术的深沉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奋斗的无奈和困境。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鉴在机行,妙在转处。碧眼胡儿,全无肯路,行一步是一步。信脚错踏翻,大地无寸土。业风吹上乳窦山,来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葫芦窗畔挂,是物在其间。雪色老人鬓,桃花童子颜。祭星秋卜日,采药晓登山。旧放长生鹿,时衔瑞草还。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百年老树半边枯,众卉难攀觉太孤。欲进素馨交茉莉,奈渠浪蕊欠根株。

富贵多为居养移,田家作苦记农时。亭名多稼非无意,后代儿孙却要知。

一还初服谢朱轓,自爱吾庐堪避喧。书为倒囊收万卷,玄因拙宦草千言。院中流水鸣残雨,窗里青山近小园。已觉林丘容懒慢,更看风物满前轩。

羁滞多共趣,屡屡同室眠。稍暇更访诣,宁唯候招延。愧君备蔬药,识我性所便。罢吏童仆去,洒扫或自专。古巷人易息,疏迥自江边。幸当中秋夕,复此无云天。月华更漏清,露叶光彩鲜。四邻亦悄悄,中怀益缠绵。兹境罕能致,居闲得弥偏。数杯罢复饮,共想山中年。

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藓崖直上飞双屐,云洞前头岸幅巾。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喜气拥朱门,光动绮罗香陌。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不须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红白。留取黛眉浅处,画章台春色。

春工几时来天涯,人间指顾成豪华。未叹丹杏无馀葩,能事已到桃李花。东园地胜宾尽嘉,尘边霏屑杯中霞。将坛令下手一叉,阵势欻变常山蛇。眉颦肩耸静不哗,诗成笑语还纷拿。吾侪此乐世莫加,聚蚊金谷何足夸。但恐儿辈摇齿牙,法士亦复工疵瑕。君且休矣吾还家,况复高柳翻倦鸦。

忽鼓硖中櫂,来从渝上城。何为向南亩,本合侍西清。树色行相引,滩声鸣不平。青城有仙伯,往矣授长生。

迤逦冈峦迅下驰,萦回蟠结几蛟螭。终然鼓勇归沧海,只待风雷借便时。

近听脑中童子语,旧看心叶玉皇经。木公考课巡三岛,白帝传觞宴百灵。有骨凌云周外界,无才佞世冒天刑。吾将力挽长杨断,讲座时开笑口馨。

扁舟宿江上,眽眽兴何穷。吴楚十年客,蒹葭一夜风。东林秋信断,南越石房空。向此都忘寐,君应与我同。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一见便非凡世界,恍然兜率化成宫。未分混沌天无巧,已凿谽谺鬼有功。百尺飞泉晴亦雨,四时阴穴夜吹风。莫将俗驾污仙境,明日红法在眼中。

朝随汉使到天涯,暮与江鸥宿浦沙。岁晚客途营一饱,稻粱多处即为家。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间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天空阔兮西东两山,路平平兮春草班班。今而后兮百里之閒,思渺渺兮水竹之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