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商总郎三首

百寻浮玉三更月,万里长江一色秋。
照映此心须此水,不妨小泊读书舟。

作品评述

《送商总郎三首》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寻浮玉三更月,
万里长江一色秋。
照映此心须此水,
不妨小泊读书舟。

译文:
皎洁的月光如浮动的玉带,洒在高处,已是深夜。
漫长的长江一片秋色,如同万里的画卷。
水面倒映出我的心情,需要这样的湖泊,
不妨停船在此,静静地阅读书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送别商人总郎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秋天的长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他认为自己的内心情感需要与湖水相映衬,通过停船在湖上,他可以静心阅读书籍,舒展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抒发了对离别的情感和对安静读书的向往。诗人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月光和长江的景色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连结,以此表达出对离别时刻的思考和对安静读书的向往。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感觉。诗人以简约的笔触,传递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抒发和思考。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孤标向背从地,枝头各自精彩。堂堂妙用纵横,谁识笔根所在。

试看迷余一瞽蒙,若还无相岂能通。力行未到安身处,不免依他入个中。

梁上双双海燕归。故人应不寄新诗。柳梧阴里高还下,帘幕中间去复回。追盛事,忆乌衣。王家巷陌日沈西。兴亡无限惊心语,说向时人总不知。

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百年蚁穴蜂衙里,笑煞昆仑顶上人。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破虏功成百战场,天书新拜汉中郎。映门旌旆春风起,对客弦歌白日长。阶下斗鸡花乍发,营南试马柳初黄。由来吴楚多同调,感激逢君共异乡。

许大乾坤满世间,管窥蠡测已为难。谁将一线通天窍,输与高人着眼看。

东园紫梅初破蕾,北涧渌水方通流。归去一春花月梦,定应多在此中游。

秋水无尘浸碧虚,风前一叶故飞飞。潇湘帝子何时降,立尽斜阳未肯归。闲佩仙瓢到柳汀,柳边一点酒旗星。斜阳欲落无人惜,空有烟林作画屏。行到篱边菊已黄,相逢不改旧时香。自怜失意秋风后,犹为寒花一举觞。不须龟筮此生休,死去无心更出头。莫说竹篱茅舍事,丹枫一树正悲秋。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小烦上相领元戎,潭府千年一日雄。镜样洞庭那得浪,身为天柱不须峰。子房富贵云相似,中立安危国与同。帝恐我公招不出,那时虚左到今冬。

绣衣御史有前闻,衲子禅师亦好文。出禀圣谟苏瘵俗,坐持诗律战魔军。访寻水石閒招隐,际会风云偶策勋。喧寂两忘归一致,此心何处不超群。

爱竹旧称王子猷,今君异世等风流。山中便是清凉国,门下合封潇洒侯。有此一堂真可隐,不妨诸侄与同游。吟边想像参差绿,许我携琴一到不。

老归江上村,孤寂欲何言。世乱时人物,家贫后子孙。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惆怅西川举,戎装度剑门。

邹田二忌不相能,买卜之言恶足明。利害伤真至于此,姓田人去恨难平。

谁见少年心,低摧向苦吟。后须离影响,得必洞精深。道院春苔径,僧楼夏竹林。天如爱才子,何虑未知音。

春睡腾腾,觉来鸳被堆香暖。起来慵懒。触目情何限。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柔肠断。凭高不见。芳草连天远。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金络香軿匼匝来,门阑彻禁夜无猜。正怜舞曲随风转,骤觉灯花冒雨开。屏翳呼云何倏忽,嫦娥收月漫徘徊。相君未放春宵醉,倒尽宜城第几罍。

崇崇其坛,屹矣屡级。佩约步赵,降登中节。左瞻右睨,祥风蔼集。斿斾羽纷,昭鉴翊翊。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