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日出行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作品评述

译文:
白天在昆仑山下升起,发出如舒展的丝线一样的光芒。只照井菜的心,却不照游子的悲伤。蜿蜒的黄河之曲,太阳从中央升起。旸谷的耳朵曾听闻,但是没有树木的眼睛看见。可怜那闪光的石头,为何如此融化人心。射箭的羿,弯弓松开,却不能中心,足使得久久不能奔跑,难道让晨光和黄昏相交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日出的景象以及对人心的影响。诗人以唐代的文人身份观察了日出的壮丽景象,并对人心的脆弱与情感的无法遮掩表达了深深的感叹。

诗中通过描写太阳升起的场景,将太阳的光芒与顺滑的丝线相比,表达了它的美丽和光辉。然而,这美丽的景象只能照亮井菜的心,而不能照亮游子的悲伤。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人心的思考,太阳的光辉只能给予一部分人心灵慰藉。

接下来,诗人以黄河的蜿蜒曲线为象征,描绘了太阳从中央升起的场景。此时,旸谷已经听闻了太阳的光芒,但没有眼睛的树却无法观赏到这美景。这里通过树木的眼睛来比喻人眼,再度突显了人心的限制和局限。

最后,诗人以羿弯弓属矢的典故来表达对人心的无奈与困惑。诗人引用了羿射日的故事,暗示着人心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进而影响了人的行动。晨光和黄昏的相交,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心境的起伏和变化。

整首诗以唐代的典雅语言和艺术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心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矛盾与无奈的思考和感叹。诗人以深深的感情和虚无的思索,营造了一种抒发情感与思考生命意义的氛围。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软炊香甑桃花饭,浅酌清竹尊叶醅。平地本知多陷阱,群儿随处觅梯媒。旷怀只待秋风起,十丈蒲帆海上开。

沙寒日薄水云愁,贼魏王吴一夜休。自是英雄元不死,至今犹占大江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争袍金带吾家有,黄榜青衫未有人。此去须君立门户,桂林先折一枝春。

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尽日凭阑谁会我,只悲不见韩垂诗。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丹枫偷落风无觉,白鹭微行鱼不知。两地南楼今夜月,一般清皎百般思。

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

楼上赞声资菜色,蓦然突出老菸菟。迢迢古路无遮障,双眼如铃谁敢逾。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

清晖杰阁几朝昏,吟咏曾喧白下门。一别朱栏陪绮席,重来青草接荒村。名章尚忆江秋句,短些谁招月夜魂。老去情怀更萧瑟,懒从孤馆觅清樽。

寂虚湛湛。道大圆明如宝鉴*。清夜霜天。物洁星稀海桂圆。幽栖静悄。独坐陵溪风浩渺。水碧澄烟。心适清聪物外仙。

[圜钟为宫]上直房民,时惟明堂。配天享亲,宗祀有常。盛德在金,日吉辰良。享我克诚,来格来康。

翠华黄屋未东巡,碧洛青嵩付大臣。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龙门即拟为游客,金谷先凭作主人。歌酒家家花处处,莫空管领上阳春。

披毛戴角学无生,剑树刀山敢次行。不向五峰吞栗棘,争知日午打三更。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薰风微转殿南棱,玉色天颜粹自凝。数马从容陪昼接,飞龙迤逦备时乘。久图骏足求初得,一顾奇毛价遂增。窃笑漫逾梅福愿,半生玉陛辄三登。

麻纸敷腴色胜银,冷金凝滑倍精神。自余族类犹多有,王谢名字总绝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