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高攀龙的《水居诗》
拼音和注音
shǎo dūn shī shū hǎo , zhǎng shì shān shuǐ y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水:1.山上流下来的水。2.山和水。3.指山水画。
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原诗
少敦诗书好,长嗜山水娱。
一朝谢簪组,而来居菰芦。
青山当我户,流水绕我庐。
窗中达四野,喜无垣壁拘。
桃柳植长堤,菱荷被广渠。
徒侣有渔父,比邻惟田夫。
虚堂白日静,恍若游黄虞。
兀兀日趺坐,欣欣时读书。
会兹动静理,常得性情舒。
恓然以卒岁,去此将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