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三首

居为耕叟出为官,出处人将二致看。
朝市山林俱乐地,却须神武挂衣冠。

作品评述

《无题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从农民到官员的经历和心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无题三首

居为耕叟出为官,
出处人将二致看。
朝市山林俱乐地,
却须神武挂衣冠。

中文译文:
从农田中出来做官,
人们看我这个出身。
在朝廷和市井,山林之间都感到愉悦,
但我仍需以威武的形象示人。

诗意:
这首诗以陈造自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从耕田的农民身份转变为官员的心情。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他在官场上的体验和对社会地位的思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奋斗和成就感到满意,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作为官员所承担的威严形象的重视。

赏析:
《无题三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心境。诗中的"居为耕叟出为官"表达了作者从平凡的农民身份脱胎而出,进入官场的转变。"朝市山林俱乐地"则描绘了官员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市井、山林之间,作者都感到快乐和满足。最后两句"却须神武挂衣冠"则强调了作为官员需要展现的威武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期待和自我要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表达,凝练地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转变和对官场生活的态度。作者从农田到官场,经历了身份的转换,但他对于官员的形象要求和对自己的期望并没有改变。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展现了他对自己的人生轨迹的认同和自豪感。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一自都门拂袖来,意味岁月亦悠哉。填波精卫功良苦,享乐鶢鶋心自猜。老矣力衰难运甓,偶然兴到且传杯。君侯若使居王所,片善还能采草莱。

洞天宫中清无尘,纷纷霏霏翔五云。光浮阆风蔼无垠,中有神仙相辈伦。服曳云章玉佩珣,时闻金钟催朝真。仙班序列觐紫宸,琼花羌灵飞翁翁。水晶帘卷许行循,群仙以我丘壑身。相与笑语交益亲,玄谈妙句泣鬼神。一局围棋度几春,大开十二楼宴宾。玉真安排云锦茵,天女竞着绛霞裙。

野花开处客徘徊,胡蝶搏飞敛复开。折得野花随手去,不知胡蝶逐人来。

望压大江东,兹峰独著雄。潜珍伏其下,神画隐于中。旧俗多庞说,因公得髓穷。从今逢有问,身与到山同。

早禾未熟晚尤迟,卖菜归来始得炊。谷者本从田户出,未滋反取市人嗤。

无著复无求,平生不解愁。鬻蔬贫洁净,中酒病风流。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小斋江色里,篱柱系渔舟。

山阴老道士,寄情鱼鸟中。幽户绿萝月,孤舟白苹风。岂无小瓮熟,尊杓谁与同?邂逅得知心,一见叹犹龙。

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谛不可乱。人生宛有去来今,卧听檐花落秋半。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日日惊身事,凄凄欲断魂。时清不自立,发白傍谁门。中路残秋雨,空山一夜猿。公卿得见面,怀抱细难言。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霜风刮地来,法身赤骨{左骨右歷}。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含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氛氲鳷鹊右。照耀望仙东。送归顾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怀上宫。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烂熳兮客根。攒幽兮寓隙。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既惆怅于君子。倍伤心于行役。露缟

慵妆酣酒夕阳浓,洗尽霜痕看绮丛。绿地团花红锦障,不知庭院有西风。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花压乌巾酒满卮,旧逢春日恨春迟。如今病卧孤村里,过了新春也不知。

幼携书俞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价满江南。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风流天下真难似,惜赂篱边砌下栽。依旧风情三月在,斩新花叶四时开。莫嫌绿刺伤人手,自有妍姿劝客杯。不拟折来轻落去,坐看颜色总尘埃。

家谱推贤裔,乡评号吉人。佩银成短梦,冠玉漫长身。朱轸鸾胶断,青林鹤表新。空令柱下史,反惜幕中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