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作品评述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
⑴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创作背景

  贾至(718—772),唐代官员,曾在朝任中书舍人,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等人都曾作诗相和,此诗即为其中的一篇和诗。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鉴赏

  王维这首为贾至《早朝大明宫》而写的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歷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赋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復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祕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勅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诗词推荐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峕进止。出行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虵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和诗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和诗

儿时已见葆真诗,写诵抄藏不惮疲。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

和诗

马风得遇修仙举。不羡人间富贵。筑个环墙居住。且避风霜雨。灵光昼夜常修补。异日功成归去。得住蓬莱洞府。侍奉吾师父。

和诗

朱崖柳色欲春风,庾岭梅花尚雪容。念子南归骑瘦马,只今谁解好真龙。吾乡端是山水窟,何日来同丘岳胸。白鹭青原不妨拣,诛茅结屋看何从。

和诗

宁辨人间是与非,生来屈盾眼如眉。不因说著当年事,万古千秋那得知。

和诗

村落潇潇晚吹生,斜阳天际与林平。黄花照眼吟肩耸,红袖扶头醉帽轻。可惯探题仍击钵,敢辞偿令独浮觥。相逢又复惊相别,樽酒何妨意气倾。

和诗

山城枕江流,梵刹云中起。钟鸣万户开,人在莲华里。

和诗

秋山多爽气,南楚登修程。岂无离别怀,此别人所荣。睠言紫帽秀,翘然碧流英。千载木铎寄,一脉濂泉清。无氈不言寒,有道当自鸣。采芹发新谣,吟药生逸情。汾阳昔何人,努力加令名。

和诗

华严长者貌古奇,紫瞳奕奕双眉垂,颜如桃花两侍儿,问其姓名自不知。嗫嚅欲吐新奇词,岂亦有虎来护持。维摩高卧尽不应,蓬山藏史策马驰。三豪兀坐浑如痴,错认醍醐是酒卮,谁将此景付画师。

和诗

落枕鸿声,龙山梦、蓦然惊觉。还堪喜、木樨香底,鹊声翻晓。弄雨未成霜意懒,望寒先怯山容老。最难逢、无一点西风,惊乌帽。竹叶酒,倾杯小。橙齑鲙,银盆好。称良辰欢宴,及今年少。须信从来黄菊寿,未应便放青霜恼。但看花、日日是重阳,金尊倒。

和诗

平生未有惊人事,残病林间一老翁。风雨小窗心似水,墨花轻染夜灯红。

和诗

饼如茧纸不可风,菜如缥茸劣可缝。韭芽卷黄苣舒紫,芦服削冰寒脱齿。卧沙压玉割红香,部署五珍访诗肠。野人未见新历日,忽得春盘还太息。新年五十柰老何?霜须看镜几许多。麴生嗔人不解事,且为春盘作春醉。

和诗

鹤鸣先警雁来天,洗竹沾花处处鲜。散彩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朝垂苑草烟犹重,夜滴宫槐月正圆。怵惕与霜同降日,蘋蘩思荐独凄然。

和诗

胆怯何由戴铁冠,只缘昭代奖孤寒。曲肱未遂违前志,直指无闻是旷官。三署每传朝客说,五溪闲凭郡楼看。祝君早得文场隽,况值天阶正舞干。

和诗

蕙帐烟凝昼掩关,落花时节雨阑珊。客来惊起还乡梦,绕屋春风绿树寒。

和诗

十有一月三十夜,清梦忽然归到家。对母徐徐言世事,呼儿故故问生涯。庭前修竹不改色,溪上老梅都是花。起坐山窗听茶鼎,又思风雨客三巴。

和诗

无狐魅,不成村。

和诗

遨游非昔时,轻舸偶同泛。山水心有慕,屡往如有欠。平生共好尚,饮食未尝厌。兹日不言多,醉如春酒酽。

和诗

愁见孤城万马屯,山行飘若出尘樊。临池想凤心皆妄,据槛观鱼道更尊。笑吸百川淋酒渴,旁看三峡倒词源。人生适意须觞咏,世事升沉不足论。

和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