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陵谷今迁变,衣冠半不存。
闾阎小儿女,尽解北人言。

作品评述

诗词:《偶作》
朝代:宋代
作者:释文珦

诗意:
《偶作》是宋代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陵谷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易逝的主题。在变迁中,衣冠之士的形象已不复存在,而普通百姓则逐渐接受了北方人的文化和言语。

赏析:
这首诗以陵谷的变迁作为开篇,揭示了时光荏苒,岁月更迭的主题。陵谷是指山脉间的低洼地带,象征着人世间的生死轮回。通过描绘陵谷的现状,诗人表达了人事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衣冠是指士人的装束,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然而,诗人用"半不存"的形容,暗示了时光的洗礼和岁月的冲刷,使得衣冠之士的形象已经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两句"闾阎小儿女,尽解北人言"则传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闾阎是古代城郭的门户,小儿女指的是普通百姓,北人言即指北方人的语言风俗。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北方文化逐渐影响南方的现象,说明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主题,通过对陵谷变迁和衣冠文化消逝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对南北文化交流的描写也让人联想到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性。

总之,这首《偶作》诗词以简短的篇幅娓娓道来时光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通过描绘陵谷的迁移、衣冠的消逝和北方文化的渗透,传达了作者对于时间与生命的感慨,以及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推荐

先生心事炳丹青,顾影何曾愧独行。商岭芝能如橘隐,首阳粟不似薇清。纲常正要身扶植,出处端为世重轻。安有寒泉来会宿,参同极论到天明。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忽共鸡枝老,还如骑省秋。循庭喜三入,对渚忆双游。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兄羁囚,弟露宿。兄弟本连枝,谁令隔山谷。兄受饥寒日困辱,弟欲救之力不足。力不足,可奈何?愿作高飞鸿,衔之出网罗。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琼英为惜轻飞去。可人妙笔移缣素。潇洒向南枝。永无开谢时。闺房难并秀。自是春风手。何必问逃禅。人间水墨仙。

关征盘错带南州,三见丹枫坠楚秋。列侍百重围虎戟,酣歌丈八忆蛇矛。草生宵梦传诗笔,梅析春酲托使邮。矍铄据鞍休自叹,壁门初日待鸣驺。

十日千机可复谐。郭郎感运岂仙才。人间自是少行媒。直上扶摇须九万,满前星斗共昭回。又传贾客向曾来。

去年中伏在南园,同听清泉引绿樽。今日诸君又高会,独嗟移疾卧西轩。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抱被招提听晚钟,昔游回首七春风。斩新花木轩窗外,依旧楼台烟霭中。永夜篝灯元自照,故人尊酒偶然同。明年此日看腾踏,先数班杨赋律工。

锦字龙梭织锦篇,凤凰文采间非烟。并他时世新花样,虚费工夫不直钱。

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画戟衣中趋绛帐,驿亭门外拂征鞍。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从容十日欢。煖席未穷谈笑乐,陟冈相望滞留难。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

瘴疠家家一洗无,更欣余润沃焦枯。花壼夜冻先除水,衣焙朝寒久覆炉。松顶积高时自堕,竹枝压重欲相扶。云开正值春风早,却看晴光满九衢。

檐两乱淋幔,风悲兰杜秋。相看更促膝,人老自多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