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仲白

寤寐曹刘不解忘,双眸炯炯月中霜。
高吟出轴茧丝富,雅思萦春柳絮香。
后进推排唯我拙,前人准拟觉君长。
只今天下多名士,深谢新篇掷夜光。

作品评述

《和赵仲白》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寤寐曹刘不解忘,
双眸炯炯月中霜。
高吟出轴茧丝富,
雅思萦春柳絮香。
后进推排唯我拙,
前人准拟觉君长。
只今天下多名士,
深谢新篇掷夜光。

诗意: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赵仲白的赞美和敬意。他说自己日夜不忘曹刘,眼睛明亮如月中的霜。他高吟的诗篇像丝织的轴茧一样丰富多彩,思绪如柳絮飘香。虽然自认为才华平庸,但他推崇前辈们的才能,认为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杰作。如今世间有许多才子,他深感谢他们的新作品,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赵仲白的敬佩和对前辈文人的推崇。诗人通过形容自己的思念如同月中的霜,表达了对赵仲白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将自己的诗篇比作丝织的轴茧,意味着自己的作品丰富多彩。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才华平庸,推崇前辈们的才能,并且对当时的文坛充满了希望和欣慰,认为天下有许多杰出的才子,他们的作品犹如夜空中闪耀的光芒。整首诗情感真挚,言简意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太平事业按商周,麟阁仪形待子留。壮士长歌三箭定,鸱夷归老五湖秋。生涯底事空藏剑,英气平时已食牛。歌扇舞衫今太寂,暮云佳句敌汤休。

貌野言伧却近真,客前疏{上四下各}不能嗔。折花替我簪纱帽,看竹须渠问主人。

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静忆溪边宅,知君许谢公。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涧鼠喧藤蔓,山禽窜石丛。白云当岭雨,黄叶绕阶风。野果垂桥上,高泉落水中。欢荣来自间,羸贱赏曾通。月满珠藏海,天晴鹤在笼。馀阴如可寄,愿得隐墙东。

万机俱罢付疾憨,踪迹常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才力高下岐云泥,龟镜国老乳臭儿。纷纷过眼败人意,棘端觅猴毛不皮。江西久无金华伯,平水未识元微之。府公牙颊著天籁,吮漱濩武鸣咸池。江城屡雪传新作,梁园赋客让环奇。振两文忠旧号令,赤手破敌无所持。小人拜赐但袖手,匪报未办瑶华诗。

西岩一径通,知学采芝翁。寒暑丹心外,光阴白发中。水深鱼避钓,云迥鹤辞笼。坐想还家日,人非井邑空。

澹烟疏雨耿寒林,一水涓涓净不深。照影自怜逼摇落,归涂未就更关心。

宾鸿列阵竞随阳,却向丹山隐凤凰。银管题诗纷满帙,金钗度曲俨分行。汉宫早促三更席,梁苑行称万寿觞。顾我飘零无着处,非公湔祓尚谁望。

大夫既授玦,捐之湘江中。彼波到此潭,寂寂睡蛟龙。

泰华当公署,为官兴可知。砚和青霭冻,帘对白云垂。峻掌光浮日,危莲影入池。料于三考内,应惜德音移。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霜被芙蓉宿。红绵透,尚欺暗烛。年年记、一种凄凉。绣幌金圆挂香玉。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疏篱下、试觅重阳,醉

疾风劲草识忠臣。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仙人窀穸古,山寂自崔嵬。一柱华天表,千年壮壑隈。春深青薜荔,雨足绿苍苔。世远空遗迹,令威何日回。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月笼梅影夜深时,白玉排箫索独吹。传得官家暗宣赐,黄金约臂翠花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