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
奉亲无别业,谒帝有何门。
水宿惊涛浦,山行落叶村。
长安长梦去,欹枕即闻猿。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旅途思念,共享一片心灵。只言吾道不灭,怀念亲人无别业。前往朝拜皇帝,何门可谒。在水边宿落,惊涛拍岸。行进山间,路过落叶村庄。离开长安,梦境漫长,侧耳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诗意:《旅怀》是一首表达旅途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在旅途中感叹万里之遥却能共享相同的心灵世界,即便在远离亲人的行程中,仍怀念他们。诗人同时问自己,离家奔向长安拜见皇帝,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诗人描述了旅途中的奇遇,睡在水边却被巨浪打扰,行进山间时经过村庄。最后,诗人描述离开长安,他的梦境漫长,眯着眼睛也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赏析:《旅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心情和景物。诗人在旅行中思念亲人,对自己的追求有所思考。同时,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惊涛和行进山间的景物,诗人给读者展现了旅途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最后,以长安为背景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离开大城市后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共鸣与思索。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的轶事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李频的纪念馆

  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1]  本人所作。唐代诗人李频是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他道德高尚、文采出众、政绩显赫,为官期间,他整顿吏治,安定社会,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更是广为流传,清代曾有诗句将李频和李白并举。为更好的纪念李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龙桥村村民王有顺、李强、傅浩生等人在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积极筹资捐助,克服困难,于2010年建起纪念馆。庆祝活动上,李家镇党委政府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李频纪念馆在落成和完善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帮助表示感谢,高度评价该纪念馆对李频精神的传承和为繁荣李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并表示,镇党委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频纪念馆的建设。

李频的生平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

诗词推荐

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

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翠阴浓合晓莺堤。春如日坠西。画图新展远山齐。花深十二梯。风絮晚,醉魂迷。隔城闻马嘶。落红微沁绣鸳泥。秋千教放低。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渠河有水清且涟,弄丸之暇游其间。风轻沙暖鸥忘机,天开日烜鱼逃筌。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闻人昔游不到此,岸容山色如有冤。永平教孚讼亦简,为我卜筑河之干。临流兴怀叹不足,因思孔圣感逝川。岂无日景自北起,亦有天运从东旋。风霆流形草木贲,星辰垂象郊原宽。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D825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青罗江水碧连山,城在山光水色间。尽道宜人惟桂郡,骖鸾客至只思还。

三户睢盱竟破秦,君王武略世称神。途穷一夜无遗恨,挈首殷勤予故人。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旧山闲却眠峨。雪堂重到,但觉客愁多。来往真成底事,人应笑、我亦狂歌。凭阑久,云车不至,举盏酹东坡。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雷化龙梭。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松柏毕吾手种,依然□、烟蕊霜柯。君知否,人间尘事,元不到渔蓑。

未妨关法急,来就使君期。胜算藏彄戏,遍师刻烛诗。闻歌两岸近,荡桨百壶移。野烧侵沙灭,疏钟渡水迟。西山半衔月,南浦暗流澌。旅雁啼更彻,樯乌讹尾时。江空人籁息,衣冷曙霜欺。极乐无朝夕,轻装动别离。脂畐秣五马,前路满旌麾。

相逢旧从事,新命忽临戎。界上山河壮,军中鼓角雄。朔风驰骏马,寒雪射惊鸿。试取封侯印,何如笔砚功。

椒酒桃符改旧,麦芒菜甲司新。东皇太乙用事,不能粉饰陈人。

睡破眉山不更描,鬓鸦堆上覆鲛绡。屏间记曲拈红豆,窗下临书染绿蕉。画出鸳鸯娱独自,教成鹦鹉伴无聊。情悰暗被傍人觉,绣线逢春减几条。

前年共饮燕京酒,高楼雪花三尺厚。酣歌彻夜惊四邻,世事浮沉果何有。一为法吏少书来,心结愁云惨不开。昨传学省移新籍,坐啸空斋日几回。

瘦筇支我上山头,拂石盘醒看瀑流。莫讶喧豗何太急,要归江海济行舟。

春前别后。常是双眉皱。生怕莺声催残漏。梦破闲衾堆绣。又还玉露金风。秋声先到房栊。川上不传尺素,云间犹望飞鸿。

叶落无蝉在,又随林叶生。不离荒苑处,偏感异乡情。幽韵松风合,枵肠竹露清。无端溪鸟逐,飞落地中行。

粉蝶翩翩若有期,南园长是到春归。闲依柳带参差起,困傍桃花独自飞。潜被燕惊还散乱,偶因人逐入帘帏。晚来欲雨东风急,回看池塘影渐稀。

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自惊身上添年纪,休系心中小是非。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得转无机。羞看稚子先拈酒,怅望平生旧采薇。去日渐加馀日少,贺人虽闹故人稀。椒花丽句闲重检,艾发衰容惜寸辉。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千官仗下炉烟里,东海西头意独违。

罗浮月白海无尘,玉树琼林处处春。半夜禹陵风雨作,屋梁飞动欲生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