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吟

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斧声坎坎在幽谷,采得齐梢青葛束。
日西待伴同下山,竹担弯弯向身曲。
共知路傍多虎窟,未出深林不敢歇。
村西地暗狐兔行,稚子叫时相应声。
采樵客,莫采松与柏。
松柏生枝直且坚,与君作屋成家宅。

作品评述

译文:
上山采樵选干枯的树木,
深处樵子很辛苦。
秋天来了,野火烧毁了栎树林,
树枝已经干枯,可采取了。
斧声在幽谷中回响,
采集到一捆捆青葛。
太阳快西落,我等待同伴一起下山,
竹篓低弯,身子也弯曲。
大家都知道路旁很多虎窟,
未走出深林,不敢休息。
村西地暗,狐狸兔子在行动,
稚子叫时,我回应着声音。
采樵的人啊,不要采松树和柏树。
松柏长出的枝条直而坚固,
与你一起建房子,成家宅。

诗意:
这首诗以樵夫的经历为主题,描述了樵客在山里采集干枯的树木的辛苦和困境。诗人通过描绘樵子采集树木的过程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动物,表达了山野生活的艰辛和童真的一面。诗的最后,诗人提到不要采集松树和柏树,因为它们生长的枝条笔直坚固,适合用来建造房屋成为家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樵夫的生活和困境。在山林中采集树木的过程中,诗人展示了樵子们面对自然环境和动物威胁时的勇敢和谨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写,如秋天的野火、枯树和深林,突出了樵夫工作的艰辛和山野生活的原始风貌。而最后几句则以一种寓言的形式,告诫樵客不要采集松柏,这也象征着诗人对朝廷和权贵的忠告。整首诗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诗词推荐

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背仙眠兮芳洲,荡两浆兮碧流。陟崔嵬兮拜神宫,跨汗漫兮俯文虹。浩唱兮击彭丝,阳阿兮屡舞。降神焚兮百和,尊瑶觞兮绿醑。九关辟兮杳云旗,回风下兮帝子来。周览兮故国,我与民兮相思。灵容兮有穆,笑灿然兮扁祥。风雨旸时兮岁事丰,厉鬼回兮毕方逐。包洞庭兮二江,扞崇山兮五

未曾移定时,前脚让后脚。只这一步子,谁人蹈得著。

处处看山不可行,野花相向笑无成。长嫌为客过州县,渐被时人识姓名。

府池东北旧亭台,久别长思醉一回。但请主人空扫地,自携杯酒管弦来。

相逢萧寺已累然,自咏离骚讲太玄。极目旧游犹白石,伤心孤塚只苍烟。儿从外舍收残稿,客向空山泣断弦。帝所修文与张乐,魂兮应是到钧天。

孟夏气候好,林塘媚晴辉。回渠转清流,藻荇相因依。丛薄起疏籁,众鸟鸣且飞。高城带落日,光景酣夕霏。即事远兴托,抚己幽思微。超摇弄柔翰,徙倚弦金徽。美人邈云眇,志愿固有违。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

石路多盘折,秋阳向郁蒸。矮墙低贴水,老树倒悬藤。白发腰镰叟,缁衣顶笠僧。村醪何处问,更入乱云层。

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霜风可使吹黄帽,(舟人黄帽,土胜水也。樽酒那能泛浪花。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

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

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君来客京洛,奇术世所闻。人事固倚伏,物情徒纠纷。衣沾九门雨,梦绕故山云。饮罢忽东去,浩歌秋日曛。

目望浮山丘,梯云上东岑。群峰争入冥,巉巉生太阴。昔贤此升仙,结构穷耸深。未晓日先照,当昼色半沉。风泉雪霜飞,云树琼玉林。大道非闭隔,无路不可寻。窥镜澄夙虑,望坛起敬心。一从呼子安,永绝金玉音。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坐有湖山趣,行无风浪忧。食宁妨解缆,寝不废乘流。泉石谙天竺,烟霞识虎丘。馀芳认兰泽,遗咏思蘋洲。菡萏红涂粉,菰蒲绿泼油。鳞差渔户舍,绮错稻田沟。紫洞藏仙窟,玄泉

晚因子厚识渊明,早学苏州得右丞。忽梦少陵谈句法,劝参庾信谒阴铿。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喜君又佩鱼符去,驷马雍容朱两轓。自昔诸侯颍阴国,太平宰相魏公孙。水边日落旌旗暗,花外风高鼓角喧。到部行春应未晚,绿村正是杏梢繁。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同事征西府,闻君已绣衣。小侵今视昔,大捷是耶非。酋长舆尸返,偏裨奏凯归。六关天样险,莫遣贼飞能。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